清晨,刘晓敏拉开位于胶州市营海镇周家村的福彩销售站大门,阳光漫过崭新的刮刮乐橱窗,照亮了墙上“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八个大字。时光仿佛在柜台两侧流淌:这边是父亲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掌,那边是女儿年轻灵巧的指尖,两代人共同守护着这方传递幸运与温暖的天地。
一间彩票站,两代人坚守
六年前,刘晓敏的父亲初到青岛,几乎一无所有。在家人帮衬下,他成为胶州市周家村37021055号福彩销售站的销售员。面对陌生的行业,他没有退缩:为了熟悉业务,他常常独自练习打票,直到手指磨出茧子;为了方便顾客,他每天早早开门,为夜班的购彩者推迟下班时间。努力没有白费,销售站的业绩逐渐攀升,来店买彩票的人也越来越多。
顾客渐多,信任日深。生活蒸蒸日上,刘晓敏全家也终于在2021年搬迁到青岛,团聚在一起。这个曾经漂泊的异乡人,终于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找到了终身的事业。也正是在这一年,父亲把福彩销售站交到了刘晓敏的手上。
如今,刘晓敏与父亲共同经营着这家福彩站。她将站内装点一新:中奖彩票整齐排列在往期开奖号码图下,刮刮乐废票被用来装饰墙面和壁橱,门口宣传板上的活动信息永远详细清晰……这一处处改变,无不体现出刘晓敏的用心。有着这样的购彩环境,再加上父女二人的用心经营,如今的37021055号福彩销售站销量在胶州市位于前列,特别是即开票销量,更是位居胶州市销量的第一名。
一间彩票站,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见证着两代人的坚守。
“我会把福利彩票当作终身事业去做,把福彩销售站当成自己的家。”刘晓敏说。
父亲的公益课
在江西,退休教师刘大爷的福彩情缘始于一次老友重逢。同事一句“不中也是做公益”,给了他的退休生活另一种可能。
刘大爷的桌上放着揉好的数字纸团,像对待教案般认真摇号。每次两块,是他为自己定下的刻度——小小的投入,是他为远方贫困儿童点起的烛光。
刘大爷内心深处始终铭记着年轻时在贫困山区支教时看到的失学儿童景象。他将福彩视为便捷的公益通道,数年来默默将省下的两万多元零花钱悉数“捐”给了贫困希望小学。他常教导子女,人活一世,一榻一屋足矣,但心要容得下山海,多做有意义的事。
这份公益精神的传承,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回应。儿子刘超涌参演中国福彩的公益宣传片后,刘大爷对福彩的认识更深了一层——在片中饰演福彩宣传员的儿子,通过镜头生动展现福彩公益金如何切实支持养老机构和其他慈善事业。刘大爷感到欣慰,自己坚持的公益理念,正通过儿子参与公益宣传的方式被传递和放大。如今刘大爷饭后散步的终点,必是楼下彩票店。中奖时招呼老伴加条鱼,未中也笑容如常——他心底的账本上,每一笔都增值为无价的希望。
福彩,成为连接父子两代人公益情怀的独特纽带,让父亲的晚年生活因奉献而充实,也让孩子找到了践行父辈价值观的路径。
福彩像温润的河流,滋养了父亲们的付出与尊严——托举起异乡人的奋斗,丰盈了退休者的时光,更让公益之心在血脉间汩汩流淌。当父亲们以不同姿态投身其中,那些朴素的坚守与绵长的善意,便成了平凡生活里最动人的光芒。
(来源:“中国福彩”微信公众号)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