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东|曲阜古建修缮技艺,贡献全国文保体系的“曲阜智慧”
从明代“裕盛公窑场”到如今的大庄琉璃瓦厂,从老匠人手中的笔刀到“95后”学徒的刻刀,曲阜的古建修缮技艺,在师徒相授中代代相传。而技能大赛选才、预防性保护护基、博物馆让游客亲手触摸灰浆的创新,更让这门千年手艺跳出“古籍记载”,成为能看、能学、能延续的“活态文化”,也正是这份守正与创新交织,成就传统技艺当代传承的标杆。千年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在曲阜鲁城街道大庄社区,年过七旬的琉璃泥塑工刘洪江正坐在板凳上,用笔刀细细描摹“垂兽”的轮廓。只见黏土在他手中渐显神韵,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瓦厂院内整齐码放的黄色琉璃筒瓦上,每块瓦的背面刻着的“大庄”和“御圣公”的阴文标记尤为凸显,而这正是孔子故里古建修缮千年
本地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