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 通讯员 张鸣
今年来,以“转型升级年”为契机,商河聚焦产业升级、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领域,推动居民生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一座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正在济南北部加速崛起。
产业向新
在山东斯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斯伯特”)生产线,身着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快步穿梭,手中的平板上数据不时闪烁;实验室里,精密仪器发出规律的嗡鸣,操作台有条不紊地运转,每一个角落都跃动着蓬勃的发展脉搏。
广日电梯设备(山东)有限公司(下称“广日电梯”)壁板的柔性自动生产线,9分钟可以完成一台电梯的轿厢制作。生产线系统能根据订单从板材大料库自动取料,通过8台机器人,完成激光开料折弯、组装、打包等工序。工人只需要制定当天的生产任务,设备即可自动适配对应程序完成不同的工件生产成品由AGV小车进行运送,实现全线无人化生产。
像山东斯伯特、广日电梯一样,越来越多高新技术、智能制造企业汇聚商河,四通八达的路网、鳞次栉比的厂房,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蜕变故事。
“面对挑战与机遇,我们要辩证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在问题中找办法,在压力下谋转型;同时把握战略定力、稳中求进,在工作基础上求提升。”在2025年开端,商河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转型升级年”动员大会召开,会上,商河县委书记袁长奎如是说。
商河将今年确定为“转型升级年”。转型升级,意味着不再满足于传统增长模式,主动求变,以契合时代发展脉搏。为此,商河全方位布局谋篇——从理念创新到作风优化,从经济建设全篇布局到工作方式精耕细作,商河都提出了“转型”。
这其中,经济结构转型可以说是核心任务。
动力从何而来?产业提升则是主力军。而作为现代经济的基础,工业也是商河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
2025年,商河以“产业立县、工业强县”为战略指引,锚定经济发展核心,提升标杆:现代产业体系的持续健全、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赋能的全面加速,将为商河培育出创新驱动、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作为“牛鼻子”,通过谋、招、建、纳、产、扶全周期的提标升级,确保项目“落地生花”,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如今,商河高端产业比重节节攀升,经济指标增速亮眼:截至目前,商河县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达42家,培育“瞪羚”企业5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家。不仅如此,从生物医药到高端装备制造,从新能源新材料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商河工业产业不仅在总量上实现增长,发展质量也在持续优化提升,形成了初步的链条雏形和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
企业安心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滋润产业、企业成长的无形阳光和雨露。商河一直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真没想到,开工前要办的好几个证,就只用申请一次,两天就全拿到了!”信禾喜宴中心项目负责人拿着“新鲜出炉”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许可证》和《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意见》感慨万分。这种高效的审批体验,正是商河县全力打造的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集成服务新模式带来的成果。
“相比去年的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今年的‘一件事’集成力度更大。”商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去年改革基础上,今年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临时)等7个审批事项一并纳入“一件事”套餐,集成办理事项总数达到14个。看似复杂的开工手续,如今被整合成一份清晰明了的统一服务指南,效果立竿见影,企业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直接压减了三分之二,整体办理时间更是压缩了95%以上。
同时,商河从县城、园区到乡村全面发力,提升营商“软实力”,塑造生态宜居“硬品牌”,为人才、企业、资本营造出近悦远来的优质沃土。
企业落地生根后,如何让“商河造”走向全国?商河深谙“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着力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5月14日中国品牌日之际,商河正式启动优质品牌培育认定工作,重点聚焦制造业、服务业和高品质农业三大领域,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质量水平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定。
“我们希望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到品牌的重要价值。”商河县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督科科长邢志勇说,“有了品牌忠诚度和市场需求,企业就有机会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而地方品牌不是无源之水。在此次认定工作中特别提到“商河本土品牌”。在邢志勇眼中,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企业,其背后的品牌故事同样精彩动人,“此次品牌培育认定工作,正是要挖掘这些企业的独特魅力,让‘家乡特色’转化为‘地域名片’”。
目前,商河县优质品牌培育认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希望通过认定工作,让更多优质本土品牌成为‘好品山东’‘泉城好品’,让更多‘商河造’产品走向全国。”邢志勇说。
城市焕新
在怀仁镇特色产品展上,甘薯茶、地瓜干、甘薯饮品等各种甘薯制品琳琅满目;在李桂芬村百年梨园,一棵棵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梨树枝头挂满梨果,长势喜人;走进逯家村留兰香种植基地,清香怡人的味道扑面而来……
上述三个村均属于“粮安商河·陶梨留香”片区。该片区覆盖殷巷镇、怀仁镇9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依托粮食、果品、留兰香、鲜食甘薯四大产业,坚持生态为基、产业赋能、文化铸魂、党建领航,着力打造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片区。
根据地域相邻、产业相连、村庄相近原则,片区相继成立了留兰香、乡村旅游、鲜食甘薯等联合党委,推动组织、产业、治理、服务“四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振兴。
“粮安商河·陶梨留香”片区产业强、环境优、农民富、治理好的新面貌,可以说是商河县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商河县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省级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通过验收。
同时,今年以来,商河以“转型升级年”为发展主题,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通过整合5家瓶装液化气企业,引入“智慧首安”监管系统,为每个气瓶植入智能角阀和电子身份档案,实现充装、配送、使用全流程可追溯;银桥城市更新项目入选省级创新案例,辛东社区等安置房项目交付,3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18万户居民;五年来,商河打造了长青河公园、商基社区公园、大槐树社区公园等22处公园,城市在公园中有机生长……
在民生保障等领域,商河同样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强县高质量推进,西城中学建成投用,规划提供学位 6600个;120急救站点覆盖龙桑寺镇、沙河镇,农村30分钟“急救圈”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900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推动名著紫园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市场化运营……
自2022年起,商河县实施“一三四六”工作思路,“三”即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就是“再造一个新商河”。怎么才称得上是一个“新商河”?这其中,“高品质县城要基本建成”便是重要目标之一。
在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转型升级年”动员大会上,商河县委书记袁长奎提到:“必须将城建工作重心由‘扩容’转向‘提质’,工作目标由‘住有宜居’转向‘住有优居’,工作方式由‘粗放’转向‘精细’。”从“宜居”到“优居”,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更新,更是发展理念的跃升——通过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高品质县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