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千佛山街道:“三圈联动”强基固本,深耕善治绘就新篇

壹现场 昨天07: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曾茹 王海慧 田莹

今年以来,济南历下区千佛山街道以做实党建、做活治理、做优服务为目标,聚力打造组织联动“朋友圈”、多元共治“治理圈”、品质生活“服务圈”,推动治理资源在基层高效整合、服务需求在基层精准对接、矛盾问题在基层源头化解、民心民力在基层有效凝聚,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基础聚合力

织密组织联动“朋友圈”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千佛山街道强化网格管理,实施“一网格一支部一队伍”建设,调整优化网格设置,绘制社区网格地图,以点带面夯实组织基础。持续充实各类网格力量,推进“2+1+N+X”网格工作联动机制,凝聚治理“新合力”。

为发挥好区域党建的“动力源”作用,千佛山街道整合统筹各方资源,与119家“双报到”、共驻共建单位合作开展“非遗进社区”等特色共建活动83场。优化完善“需求、资源、服务”三项清单,共建单位主动认领项目、投入资源、配给力量,构建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办的协同共治新格局。

党员分类管理的创新实践则为治理注入“红色动能”。千佛山街道探索构建“三类四维”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建立分类台账,实施在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云端管理”、银龄党员“余热生辉”机制,推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实现“有位有作为”。同时,根据在职、退休、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分层设置教育课程,切实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治理效能。

优机制促协同

构建共建共享“治理圈”

为架起民意沟通“连心桥”,千佛山街道搭建“一核N点”议事平台21个,运用网格走访、“心愿树留言”、工单分析等渠道收集需求120余条。创新“六单一公开”议事法,组建“老书记调解室”“社区治理青骑兵”等20支调解队伍,推动解决院落改造、电梯加装、交通治理等13个难题,化解矛盾40余起。

红色物业的深度融入成为治理的关键一环。千佛山街道实行党建物业联建,选聘物业党组织负责人任社区兼职委员,鼓励党员进入业委会,定期召开联席议事会。组建20支“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解决杂物堆放、设施失修等老旧小区难题36件。

千佛山街道把人才培育与民生资源有机整合,为治理提供持续动力。建立社区治理资源库,明确共治项目20余个。成立“社区治理学院”,设置8门课程,联合高校采用“理论+实战+孵化”模式开展培训。聘请“1+N”导师团,培育社区规划师、调解员等带头人100余名,孵化自治小组12个,运行“非遗课堂”等项目7个。

精服务惠民生

打造品质生活“服务圈”

千佛山街道聚焦“一老一小”,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聚焦“老有颐养”,常态化开展“敲门入户”行动,提供代买代缴、寻医送药等16项“暖心”服务。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上千场。聚力“幼有善育”,开放“千东小树苗学堂”“名郡学堂”等托管平台,开展“童心向党”“童趣盛夏”等活动15场。

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体系,让民生关怀直抵人心,千佛山街道通过摸排辖区低保、残疾家庭等困难群众并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辖区现有低保户、残疾家庭等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常态化开展关爱公益活动65场。组织党员、社区干部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为其开展入户办理养老认证等事项280余次。

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服务是基层治理温度的“试金石”。千佛山街道打造“历山新驿”“HUI心驿站”等7个“暖新服务点”,提供休息交流、饮水避暑等10项贴心服务。以千佛山西路社区为试点,探索打造友好场景,通过优化车位供给、设置楼门指引等微举措,让新就业群体门好进、路好找、车好停。整合辖区资源,开展“情系新就业,关爱‘千’新人”“红色暖新”等关爱活动21场。

“三圈联动”的生动实践正在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千佛山答卷”。下步,千佛山街道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治理创新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杜春娜

杜春娜

用文字抒写民生,用镜头记下民情,用报道表达民意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