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晓燕 通讯员 程美慧
19世纪30年代,所有生命皆由细胞构筑的惊人发现,打破了生物界的神秘壁垒,重塑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知。生命的奥秘不仅藏在细胞构筑的静态图谱里,更藏在干细胞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动态奇迹中。1908年,“干细胞”的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双重天赋也被科学界不断破译。
1957年,美国科学家Thomas完成了世界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两例晚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输入同基因供者骨髓,均在数周内重建造血,自此,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然而,早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一髓难求”。
在这样的困境下,1974年,丹麦科学家,Sren Knudtzon首次研究发现脐带血中也有造血干细胞。而1988年,世界首例脐带血移植成功救治了5岁的范科尼贫血患儿………则让脐带血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如今,这场生命的脐迹仍在延续。同时期的中国,在脐带血应用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1991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沈柏均教授成功通过国际首例脐带血混合移植成功救治了4岁的脂肪肉瘤患儿,也成功拉开了我国脐带血应用研究的序幕,为我国脐带血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
探索之路
随着脐带血临床应用的成功开展,脐血库应运而生。1992年,全球首个脐带血储存库在美国成立。随后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等也先后建立脐血库。
同时期的中国,由于首次尝试脐带血移植十分成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沈柏均教授组织团队向国家卫健委申请建立脐血库。1993年获得国家卫健委的批准后,山东、北京、广东四川等多家脐血库相继开始筹建。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跟随其后,1999年,原卫生部科教司制订《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脐血库被定义为特殊血站,纳入国家血站体系进行规划管理,2001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下发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规划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和四川7家脐血库最终通过验收执业。至此,在 “总量控制、合理布局” 原则下,我国脐血库的设置版图基本形成。
山东省脐血库作为我国脐血库规划与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筹建于1993年,2001年获得国家卫健委批准设立( 卫医发 [2001]222 号);2008年通过山东省卫健委执业验收( 鲁卫血站字[2009] 第 001 号),是经国家规划、国家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国内首批脐带血干细胞库之一,也是按照规范要求,山东省内仅有的可为临床提供脐带血出库应用的脐带血储存机构。
自山东省脐血库筹建以来,主管卫生部门始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多次下发红头文件,从政策层面明确脐带血资源的重要医学价值,在《关于支持协助山东省脐血库开展脐带血采集业务的函》(鲁卫医函[2004]19号)《关于加强全省脐带血临床采集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的通知》(鲁卫医字[2009]55号号)《关于加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 [2011]134号)《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脐带血临床采集工作的通知》(鲁卫医字 [2013]89号)等文件中充分肯定脐带血的应用价值及储存意义,并对脐带血采集规范与质量监管作出重要指示,在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山东省脐血库根植齐鲁,辐射全国,不仅成为守护齐鲁儿女健康的“生命银行”,更以海量优质脐带血资源为基础,构建起辐射全国的生命健康资源枢纽。
领航之势
32年来,山东省脐血库始终以“引领细胞科技,保障人类健康”为使命,在资源储备、临床应用及质量跃升、科研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领航之势,有力推进了我国脐带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资源储备全球领先。目前,全世界脐带血库数量已超500家,脐带血冻存数量已超过750万份,其中超200万份的脐带血来自中国,而山东省脐血库则以92万的储量遥遥领先,为国内外检索HLA相合6万余次。在资源储备上,山东省脐血库已实现了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精彩跨越,为临床治疗构建起坚实的 “资源池”。
临床出库,用则必达。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相继发布《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国家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对于造血干细胞来源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要求,供移植用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应当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设置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提供。
山东省脐血库以生命守护为舵,持续拓展临床服务版图,应用覆盖区域不断增加,已达28个行政区,临床应用合作单位已达500余家,临床出库应用脐带血累计超 22000余例,已构建起贯通南北,辐射全国的生命救援网络。
质量保障,国际认可。山东省脐血库将质量线视为生命线,自建库起,每年主动接受国家卫健委、山东省卫健委、血液安全技术的督导检查,累计顺利通过各项督导检查 30 余次,以实际行动诠释对质量管控的坚守。
中国内地获得国际细胞治疗认证基金会(FACT)认证、国内首个通过MNC中检院认证、自2010年连续六次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连续19年满分通过国家临检中心及山东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山东省脐血库把质量线淬炼为行业仰望的标杆线,正在实现从标准“遵循者” 到 标准“制定者” 的蜕变。
科研创新,突破前沿。科研创新是推动医学进步的核心引擎。山东省脐血库构建出“一院一站三中心”科研矩阵,依托院士工作站等顶尖平台资源,携手130余家科研机构,围绕240余项科研课题展开深度合作,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取专利累计190余项,构筑起脐带血研究领域的创新高地。
山东省脐血库依托细胞资源库优势,以战略高度深耕脐带血全成分研究,在单个核细胞、NK细胞、脐血浆外泌体等关键方向实现系统性突破。同步聚焦干细胞及其衍生品、免疫细胞等生命科学前沿,不断突破以外泌体为代表的干细胞衍生品研究深度及制备技术,构建以 CAR-T 细胞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研制体系。与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科研院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众多顶尖医疗机构,上海药明巨诺、江苏集萃药康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多方协同的创新共同体,构建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科研转化新生态,为细胞治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未来已来
30多年过去,脐带血带来的生命脐迹已经遍布全球,作为新生儿诞生时的生命馈赠,脐带血已成为生命科学与人民健康之间的重要纽带,它蕴含的干细胞资源不仅通过自体自用、家庭共享及公共库配型等多元模式,构建起覆盖个体、家庭与社会的健康防护堡垒,更为再生医学、基因编辑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提供了关键研究样本,成为推动人类破解生命奥秘、攻克疑难病症的新希望。
站在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新起点,人民对健康的美好期许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从《“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将干细胞技术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再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申报指南》把干细胞技术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级科研布局,从新质生产力理念驱动“科技 - 产业 - 健康” 深度融合,到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干细胞研究范式,一场聚势赋能的健康产业变革正澎湃而来。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