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 担当实干!济南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泉城高质量发展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07:00 200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夏侯凤超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生机盎然。泉城济南,重点项目与林立塔吊目不暇接,活力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一幅千帆竞发、生机勃勃的画卷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本在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直以来,济南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锐意进取、担当实干,不断开创“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

多维度创新特色品牌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从入党之初的“懵懂”到如今愈加“深刻”的巨大转变,济南市“入党初心之问——庆‘七一’主题党课”上,张海燕娓娓道来自己心中“入党初心之问”的真谛。

2011年,张海燕拉起行李箱,从聊城来到济南。从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的一名前台收银员干起,她逐渐成长为仓储物流中心主任、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并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十几年来,张海燕在济南买了房,购了车,安了家,过着幸福的生活。“济南给了我归属感,奋斗始终是我的底色。”

张海燕的故事,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强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济南突出亮点打造,多维度创新特色品牌,探索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试点。

济南突出要素建设,体系化夯实基础支撑。突出抓好案例课程体系打造,积极承接省级试点任务,组织开展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好课程集中磨课、评课活动;突出本土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优质师资课程在基层全面讲起来、用起来;突出街镇党校提质增量,选点相关街镇党校具体负责人参加全市示范培训班,不断提升街镇党校建设能力和水平。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从一个面临“空心化”问题的小村庄,蝶变为年接待游客9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的“关中民俗第一村”,这是怎么做到的?今年5月,袁家村乡村振兴课题组负责人、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导师宰建伟做客2025年第5期“海右先锋・基层大讲堂”,以袁家村建设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身份,系统解析了袁家村打造乡村旅游IP、构建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搭建农民创业平台的核心经验,为济南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

“干具体事的人,学针对实用的招”,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讲堂,110个涉农街道(镇)党校(党员教育中心)设置“分课堂”,全市6000余名党员同上一堂课。

济南聚焦“项目提升年”任务部署,对全年“海右先锋·基层大讲堂”作出系统规划,优选12个与基层党员紧密相关的选题开展培训。目前已邀请全国各行业领域专家、能手集中培训覆盖各类党员6万余人次,较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直达一线、覆盖基层,受到基层党员欢迎。

在多维度创新特色品牌的同时,济南“七一”党员教育活动月也丰富多彩。结合7月份全省“党课开讲啦”集中活动月要求,聚焦“榜样·奋进的力量”主题,持续擦亮济南市“七一”党员教育活动月品牌。组建“党课开讲啦”巡回宣讲团,将济南市党课最新成果送到基层党员家门口,在全市大力营造讲好党课故事、传递党员力量的良好氛围。

从“老居民”到“新市民”

城市基层党建引领“优服务”

6月25日下午,在堤口路街道无影山中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天桥区正在召开社区书记“先锋论坛”暨社区专业服务提升大讨论,主题是“提升社区专业服务 助力社区多元发展”,集中讨论的事儿,就是怎么让居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在讨论现场,堤口路街道无影山中路社区、宝华街街道康成花园社区、北村街道北村东区社区分享了经验做法和工作感悟,大家就满足多元需求、引入专业服务、助力社区发展等方面深入交流、剖析难点、探讨对策,一场头脑风暴会,让大家对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有了新思路、新办法。

今年以来,济南市从小切口入手,聚焦涉及社区治理和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物业服务、停车管理、社区食堂、环境卫生、养老托育、便民服务、加装电梯等现实问题,以区县、街道(镇)为主体,全面推行社区书记“先锋论坛”,每月至少1期,每期聚焦1-2个主题,相互启发,深入探讨,搭建学习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服务广大群众的水平。

坚持“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济南健全党组织领导、各类共建共治载体平台聚力、各方面力量资源聚合的“1+N+X”多元共治机制,推动各部门各条线服务项目、服务资源等有序有效向社区集聚、在党群服务中心融合,推动落实错时延时、便民服务事项公示等制度,持续提升社区服务群众水平。对人数日益增多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整合资源推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普法宣传、技能提升等12项实事,细化“食、住、医、学、行”5个方面服务措施,出台具体标准扎实推进“泉新泉驿”服务驿站规范化建设……

在济南市百年商埠老城区中心地段,460平方米的“老商埠暖新之家”格外醒目。这是槐荫区五里沟街道结合老商埠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面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打造的温馨港湾。在这里,180余名快递员、外卖小哥可以享受“可饮水、可热饭、可乘凉、可取暖、可上网、可充电”等贴心服务,并且是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

在济南,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感受到了“泉城温暖”。走到“骑寄驿站”,可以满足快速更换电瓶、电动车维修等诉求;180余家“小哥食堂”“小哥药店”,可以提供打折优惠或特殊时段免费服务;200个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分行业、分类型对新业态经营主体开展法治体检,拓宽新就业群体维权渠道;在充电站、车辆监测站、物流园区等,为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建成一批“司机之家”“胶囊客房”;以电商产业园为载体,为电商主播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流量等活动……

越来越多的快递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发挥熟悉地情人情的优势,担当起“民情前哨”;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到街道社区报到,在文明宣传、环境整治等方面献计出力;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正在以服务做底色的画布上,描绘“双向奔赴”、参与社会治理的美丽画卷。

“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

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我们就是要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书写出彩人生。”走进济南的乡村,许多第一书记这样告诉记者。

市残联派驻第一书记徐浩刚到南部山区尧庄村任职时,村民们对他也没底,“俺们村怎么来了一个拄拐的第一书记。”对此,“拐杖书记”徐浩从发挥自身优势、关心帮扶困难群众入手,及时协调为村里多处拐角和主干道铺设沥青2000米,迅速拉近了同村民的感情。后来,他又带着村民发展无花果种植,建起了种植园,办起了直播卖货,带动村民增收60余万元,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许多老百姓说,“第一书记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做别人做不成的事,才使我们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聚焦村集体收入、农民收入“双提升”,济南持续深化第一书记帮村、企业团体联村、各方力量助村的“1+1+N”帮扶共建体系。强化片区思维,推行第一书记派出单位、派驻区县及街镇“三方责任捆绑”,明确17项规定动作,推动组建起188个“第一书记帮扶组团”,2383名第一书记以片区为单元,做到“经验共享、帮扶共抓、项目共建”,上半年先后实施联合产业项目129个,蹚出了连片发展、整域提升的新路子。

强化整合思维,注重发挥省会城市资源优势,依托城市社区设立58处“乡村振兴共富超市”,常态化开展“第一书记助农大集”173场,带动594个帮扶村受益。强化经营思维,统筹投入各类资金9700万元,带动帮扶村新启动实施产业项目487个,撬动社会投入1.3亿元,许多村蹚出了乡村旅游、生态康养、仓储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路径。

走进长清区归德街道沙河辛村,成方连片的麦地旁,信鸽产业园、饲料加工厂、锦鲤养殖基地……一个个产业项目拔地而起。

几年前,沙河辛村还是个后进村,产业资源少、遗留问题多。为改变村庄局面,长清区围绕“乡情牌”做文章,成功回引优秀企业家庄鹏返乡任职。在庄鹏的带动下,先后有4名在外经商人才、本土本乡大学生回村任职。同时,沙河辛村大力盘活集体资源,积极招引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主导产业,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较之前增加了近20倍。

今年初,济南市委组织部召开乡村振兴优秀回引人才新春茶话会,与全市100名优秀人才“叙乡情、拉家常”,在全市掀起了寻才、重才、爱才的热潮。今年以来,济南市开展村级党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年”,制定《村干部履职行为正负面清单》,完善“头雁论坛”“主题党日+阳光议事”“为民办实事公开承诺”等载体,逐村建立“在外优秀人才清单”,实施本土挖掘、部门推荐、在外回引、择优比选“四个一批”计划,将2.2万名在外创业就业人员纳入组织视野,全市所有村党组织累计承诺办好“微实事”1.3万件。市中区抓住春节人才返乡的有利时机,通过“一封家书、一场座谈、一个聘书、一本台账”,介绍家乡变化、宣传支持政策、传递乡情乡音;历城区开展“青春践行”活动,组织16名后备力量到先进村挂职锻炼,荷花路街道苏家庄村苏纯强将学到的芦笋金蝉套种产业带回村里,预计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起步区深化“导师帮带”制度,建立“学员需求清单”“导师供给清单”,推动双向选择、精准匹配,提升帮带实效。

责任编辑:夏侯凤超

夏侯凤超

济南城里大小事,身边暖事难事烦心事,一起聊聊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