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通讯员 李蒙
在济南,有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社区正以文化为笔,勾勒出基层治理的新画卷。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党委深耕 “西望里” 文化品牌建设,将文化基因深度融入社区肌理,实现从文化认同到治理效能的 “蝶变跃升”,打造出 “生人变熟人、熟人变亲人” 的幸福共同体。
需求 “画像” 精织文化服务网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文化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西区社区构建 “居民提需求 — 社区列清单 — 多方认领办” 的闭环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网格员走访、线上问卷等多维渠道,绘制出覆盖老青幼三代的“社区文化需求热力图”。
围绕歌唱、舞蹈等12类高频需求,社区升级20余处文化场馆,通过朝霞艺术团、朝艺腰鼓队等18个社群文体活动组织及多个文化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
如今,在西区社区,每天都能闻到“泉城书房” 飘来的墨香,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来的悦耳歌声,连心家园党群服务中心成为银发族的 “第二课堂”……社区月均开展活动52场,其中六成以上由居民自主策划。
更具创新的是 “文明积分超市”—— 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家政服务、健康体检等六大类福利,催生义工奶奶护学队、花剪子理发队等20余支自治队伍,1200余户家庭化身社区“主理人”,形成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 的生动局面。
文化 “符号” 共筑精神同心圆
在西区社区,文化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图谱。
社区构建了“八个一” 文化标识体系:一首《我们是社区的主人》唱出居民心声,“朝”字系列文体队伍成为流动风景线,“我的社区,我们的家”口号响彻街巷,“团结、向上、奉献、创新” 的社区精神深入人心。
西区社区超200平方米的 “和乐邻里” 共享厨房,成为文化浸润的新载体。“家乡味道日” 里,饺子的香气中交织着方言寒暄;“邻里千家宴”主题活动已举办8届,万余名居民共享团圆;延续20年的 “小年送对联”“初一大拜年”,让传统节日成为情感联结的纽带。
社区还通过评选 “和谐庭院”“学霸之家” 等榜样,让 “新邻里主义” 蔚然成风。在社区百姓宣讲团、文艺宣讲小分队的宣讲中,在“大枫车课堂”“青年夜校”“少年成长营”等“全龄友好”文化书院的课堂上,日积月累凝聚起来的文化认同催生出强大的精神共同体力量,形成“人人都是文化传承者”的集体荣誉感。
文化 “杠杆” 撬动治理新答卷
经过多年文化社区建设,西区社区的文化基因逐步融入社区肌理,文化 “软实力” 正转化为基层治理 “硬支撑”。
社区将矛盾化解融入文化场景,依托网格议事角、楼栋说事岗等平台,共收集社区建设建议百余条;“圆桌议事会”协助解决城市更新中的难点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浓厚的文化社区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理念相和、资源丰富的团体和个人想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幸福合伙人” 机制让辖区企业、社会组织与居民结成 “发展共同体”,“微花园”、美丽楼道等项目让社区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从 “文化搭台” 到 “治理唱戏”,西区社区先后斩获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等70余项荣誉,走出一条 “以文化人、以文聚心、以文促治” 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当《当个义工多光荣》的旋律再次响起,这座浸润着文化基因的老社区,正以 “文化软实力” 撬动 “治理硬支撑”,书写着 “老社区新治理” 的时代答卷。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