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民政创新“泉社彤行”模式,“四大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壹现场 昨天09:02 428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史安琪

近年来,济南市民政局坚持以“建好管好用好服务好”社会组织为目标,构建党建、监管、服务、激励“四大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之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创新性的工作举措,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济南样板”。

党建引领强根基

打造“泉社彤行”品牌矩阵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创新实施社会组织党建“1234”工程,构建起具有泉城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该工程以打造“泉社彤行——党建引领济南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工作品牌为核心,设计专属品牌标识和Ⅵ视觉符号系统,寓意省会济南全体社会组织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携手并进。

在品牌引领下,全市形成了“1+N”型党建品牌矩阵。历下区“红心领航”、市中区“泉心全益”、槐荫区“红社领航,益行槐荫”等子品牌各具特色,济南社会工作协会“筑梦前行 泉社有我”、济南市江苏商会“党建引领苏商行”等市管社会组织品牌百花齐放。通过建立“综合党委—党建工作站(行业党委)—社会组织党组织”三级网络,实现了629家市管社会组织“应建尽建”党组织、全覆盖选派党建指导员的目标。

坚持“六个同步”原则,将党建贯穿社会组织登记成立、综合监管、培育孵化等全过程。通过将党组织建设与等级评估、评先树优等挂钩,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100%,党建工作站开展主题党日57期,党校分校组织培训32场,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

综合监管优环境

创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为营造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环境,创新建立“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完善登管协同,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与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共同落实监管职责;另一方面实施“局长跑协会”制度,开展政社交流系列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效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在监管方式上,推出“评估激励+信用管理+日常积分”三位一体模式。出台《济南市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年、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连年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等专项整治,抽查社会组织410家,打击非法社会组织55家。

注重线上线下协同监管,线上依托省社会组织管理平台实现“全程网办”;线下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社会组织”活动,本着“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理念,积极为社会组织答疑解惑。注重先进选树,1家社会组织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6家社会组织获评“全省标杆社会组织”,13家社会组织获评省厅“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彩社会组织”。

培育服务激活力

实施“1+14+N”孵化工程

为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实施“1+14+N”社会组织孵化工程。全市建立服务孵化平台176处,打造省级创新发展基地33个、市级46个,累计孵化社会组织432家,开展服务项目564个。历下创益园等标杆阵地通过“区县20有”等标准化建设,成为社会组织成长的沃土。

在社区层面,创新推出“联合会+社区基金”模式,实现161个街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出台全省首个《街道(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项清单机制。探索了槐荫区“五社联动 益行槐荫”、历下区“精英学院”等创新实践,培育出“商埠挎包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品牌。

人才培育方面,建立16个骨干人才库,开展分级分类培训80余场。创新“基本业务+学习/调研/服务/宣传”训练模式,培养“全科能手”型管理人才。天桥区“社区合伙人”、高新区“婚姻家庭教育讲座”等项目惠及各类群体,形成了“街镇有特色、社区有品牌”的发展格局。

通过系统构建“四大体系”,济南社会组织在党建引领下展现出蓬勃生机。多年来,推动社会组织为乡村振兴捐赠物资2.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开展“邻里守望”活动13.5万次,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减免收费7123.6万元。济南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化“泉社彤行”品牌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社会力量。

责任编辑:史安琪

史安琪

坚守做人底线,践行职业道德。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