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晨光熹微中,印有“党员先锋车”标识的公交车已穿梭在济南街头,智能电子站牌实时跳动着车辆轨迹,车厢里“公交车是老百姓私家车”的标语与驾驶员的微笑共同构成流动的城市风景。作为国企改革发展的“先锋队”和民生服务的“摆渡人”,济南公交集团以党建为引领,在理论学习中铸魂、在先锋示范中领航、在文化浸润中润心、在主业升级中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公交为民”的时代答卷。
160部“党员先锋车”的初心亮证
凌晨5点的济南西站公交枢纽,一早来上班的党员驾驶员们正仔细擦拭车头的“党员先锋车”标识牌。自济南公交推行“党员先锋车”挂牌制度以来,已有160部公交车戴上这枚“勋章”,日均搭载乘客超30万人次。“亮明身份后,乘客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是对我们的监督和激励。有次一位老人上车时说‘看到党员车就觉得放心’,这句话让我记了很久,也鼓舞我继续努力。”一位“党员先锋车”驾驶员说。
在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中,2000余名党员在方向盘前立下“三亮三比”承诺: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不少党员驾驶员的车厢里,始终备着“便民百宝箱”,里面有雨伞、创可贴、晕车药等物品。
“有次暴雨天,一位乘客没带伞,我把百宝箱里的伞递给他,他下车时特意留了张字条:‘公交服务有温度,泉城无处不春风’。”一位党员驾驶员说,她所在的线路先后收到乘客锦旗37面,这是对党员示范岗最好的褒奖。
面对极端天气和重大活动保障任务,67支党员突击队成为攻坚主力。2024年,遇到恶劣天气时,党员突击队在低温中保障运行,用铁锨、融雪剂开辟出公交主干线。“当时手指冻得握不住铁锨,就用纱布缠紧接着干。有位市民路过时给我们递来热水,说‘你们是城市的守护者’,那一刻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一位党员突击队队员回忆,当时手套磨破了,双手冻得发紫却始终坚守岗位,最终确保公交车辆运行。
在“双培养计划”推动下,不少五星级驾驶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在才明白,党员的先进性要靠过硬的业务能力来体现。”一位党员驾驶员说。
千次善举构筑流动文明长廊
2024年,济南公交涌现好人好事超1000起,平均每天有3起凡人善举在车厢里上演——驾驶员紧急送医突发疾病乘客、站务员归还乘客遗失现金、党员车组扑灭路边自燃轿车……
在“四善文化”浸润下,济南公交集团将车厢打造成流动的文明窗口。在“泉城公交 温暖全程”企业文化品牌引领下,集团建立“驾驶员关爱基金”,设立“心理疏导室”,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让一线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前觉得开公交是份工作,现在觉得是在传递温暖。每当听同事们讲帮助乘客的故事,自己也会被感染。”入职3年的驾驶员张元说,他最近刚加入车队的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休息时间参与社区助老出行活动。
近年来,济南公交集团不断提升“公交榜样·温暖泉城”主题活动影响力,并积极践行济南公交“日行一善、及时行善、与人为善、崇德向善”的四善文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扶危济困、文明礼让、见义勇为等凡人善举,早已成为广大职工的日常,而层出不穷的善行义举也温暖了广大乘客。
济南公交努力将“公交榜样”打造为城市新名片,发布“泉城公交 温暖全程”企业文化品牌,以企业文化引领人、感召人、凝聚人。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关心关爱公交驾驶员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济南公交“家文化”品牌,使得全体员工能够以有力的精神力量、昂扬的精神面貌更好地服务乘客市民和城市发展,将十米车厢打造成城市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为乘客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现在孩子上学太方便了,小巷公交直接开到小区门口。”家住CBD片区的孙先生点赞的586路小巷公交,是济南公交畅通“最后一公里”的缩影。
2024年,济南公交集团开通优化线路55条,新增小巷公交13条,填补线网空白80.7公里。在雪山片区,581路小巷公交串联起12个居民小区和3所学校,日均运送学生1500人次,被家长称为“流动的安全校车”。“以前孩子上学要步行1公里到主干道乘车,现在家门口就能坐车,我们特别放心。”孙先生说。
在轨道交通2号线彭家庄站,王女士刚下地铁就坐上了接驳公交。“以前从地铁站到家要走20分钟,现在5分钟就到了。智能电子站牌显示公交还有3分钟到站,我到站牌时车刚好来,太方便了!”
济南公交集团构建的“公交+地铁”双网融合体系,已实现210条公交线路与地铁无缝接驳,占线路总数的53.4%。在地铁3号线龙洞站,升级后的智能电子站牌不仅能显示到站时间,还能根据客流数据推荐换乘路线,让乘客“掐点乘车”成为可能。
在南部山区西营街道,果农专线成为“致富线”。每周一至周五清晨5点,满载着蜜桃、板栗的公交车准时发车,驾驶员刘师傅熟练地将果筐码放整齐:“这些都是老乡的‘金果果’,我们得轻拿轻放。有次一位果农拉着我的手说‘多亏了公交专线,我的桃两天就卖完了’,那一刻觉得我们做的事特别有意义。”
济南公交集团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增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畅通南山果品进城之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在瓜果成熟季节,开通爱心果农专线,运送着果农维持生计的希望。在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快递进村”项目已覆盖39个村庄,实现了农村“公交带货”。公交车将快递包裹运送至西营街道各村的快递代收点,平均每天运送快递五六百件,让“山货出山”与“快递进村”同频共振。
数据大脑驱动“公交+文旅”体验升级
当“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览车驶过趵突泉南路,仿古造型的车厢吸引了众多游客目光。“五一”期间,这条环线日均客流量达2300人次,串联起趵突泉、大明湖等景点。车厢内配备的智能讲解系统,可自动播放景点历史故事,让游客“上车即导游”。
济南公交创新推出的“公交+文旅”模式,让出行成为旅游体验的延伸。“坐在铛铛车上听着‘叮铃’声,仿佛穿越回老济南,这种出行体验太棒了!”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说。
面对市民出行多元化,公交分担率下降的状况,济南公交集团主动求变,由之前承担的“把人送到目的地”的基础功能,逐步转变为把出行本身变为体验增值的一部分。公交集团将与文旅融合作为提供增值体验的重要切入口,积极打造“上车即导游、到站即景点、出行即体验”公交+文旅新模式,节假日期间,利用公交既有线路资源,开通运行景区直通车、古城游览车、双层观光巴士、铛铛车、景区摆渡车等特色线路,以全新出行产品助添活力动能。
在公交数据大脑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线路、车辆的运行数据。升级后的公交数据大脑,增加单区域分析、线网优化客流预测与评价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公交线路运营效率。
济南公交集团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努力推进公交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取得济南市首个数据资源登记证书,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出“街区约巴”响应式公交,开展智能网联公交车测试,打造车联网智能化应用新场景,新增电子站牌300处,目前电子站牌数量达到1400余处,电子站牌可以显示站距、到站时间等数据,让市民出行更有计划性。
从理论武装到先锋引领,从文化浸润到主业升级,济南公交人正以饱满的热情,驾驶着充满温暖的公交车,驶向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