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为笔、素养为墨,绘就育人新图景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8:0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乃彰 通讯员 侯明坤

在威海世昌小学的校园里,无人机低空掠过操场航线,编程教室内的学生专注调试机器狗,走廊墙壁上动态更新的“学生数据画像”闪烁着微光——这所以“融创”为基因的学校,正以人工智能重塑基础教育的内涵。

面对AI冲击传统教育的挑战,学校构建了素养培育的“双引擎”:PDC项目化学习(项目-驱动-生成)扎根真实生活,例如学生探索教室绿植养护难题时,自主设计无土栽培系统;而“QEOSA”教学模式(问题-探索-优化-展示-行动)则重塑课堂结构。在科学课上,学生为优化校园照明设计太阳能装置,物理原理由此化为手中可感的光能。

技术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层面,一至五年级全面普及AI课程;地方课程中,“方言智能保护计划”用语音识别技术留存威海乡音;校本课程则覆盖无人机、机器狗、STEAM编程等60%以上学生参与的前沿领域。更具突破性的是“AI智能学生数据画像评价系统”,它持续分析学生表现与作业轨迹,生成动态成长图谱,让教育者“看见”每个生命的独特性,打破唯分数评价桎梏。

学校创新融合自然时序、色彩心理与AI技术,编织“五色德育”图谱:从一年级暖橙色的“启航季”缓解入学焦虑,到五年级深海蓝色的“毕业季”架设中学桥梁,每个年级对应专属色彩成长季。“未来梦想家”系统追踪各阶段素养发展,AI让合作精神、责任担当等抽象品质变得可视可循,技术反哺教育的温度。

今年5月,该校发布“元启智联∞”教联体品牌,进一步推动智能教育生态共建。正如校长于树家所言:“我们期待的不是被技术定义的‘标准件’,而是能驾驭技术、心怀热忱的‘融创少年’。” 当教育以AI为笔,素养为墨,一幅育人新图景正在黄海之滨鲜活铺展。

责任编辑:王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