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挎篮手、划圈腿……在我们身边,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丧失让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给他们带来身体、心理极大打击,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有1亿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仅我国就有2000万,而且每年新增约240万人。如今,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偏瘫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牵手国家中心+启动公益救助
双轮驱动破解偏瘫困局
2024年4月27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协作单位,携手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树锋教授团队开展“中枢性肢体痉挛瘫的外周神经调控研究”,将国际领先的神经调控技术引入济南。短短半年后,医院又联合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启动“救助偏瘫患者关爱基金”,为家庭困难的痉挛性偏瘫患者提供“手术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全免”的公益救助,单例患者最高救助3万元。
“从技术引进到公益惠民,我们要让先进医疗技术真正惠及百姓。”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业本介绍,截至2025年6月,公益项目已精准救助20多名贫困患者,而医院骨科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已形成覆盖肩、肘、腕、手、髋、膝、踝、足全部位的手术治疗体系,累计完成100多例高难度偏瘫手术,其中不乏病程超过10年的复杂病例。
48岁患者的改变:从“寸步难行”到“握杯走路”
“现在能自己端水杯喝水,走路速度赶上正常人了!”48岁的王先生摸着能灵活伸屈的手指,难以掩饰激动。3年前因脑出血留下偏瘫后遗症的他,曾因“手挎篮、脚划圈”需要家人24小时陪护,直到找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文德。
“首次就诊时,他拇指蜷缩掌心,跟腱挛缩到无法正常着地。”王文德调出术前视频,画面里的王先生每走一步都需靠家人搀扶。医院团队为其制定“下肢跟腱延长+肌腱转位重建踝关节功能,上肢神经调控手术解除手指痉挛”的分期治疗方案。术后复诊时,王先生感慨道“终于不再是家人的负担,我又找回了尊严。”他的眼角泛起泪光。
多级组合手术,解决局部与全局问题
“虽然都是偏瘫,但每位患者上、下肢病情都不同。”王文德解释,偏瘫手术涉及四肢众多部位,是多学科系统工程,需要医生具备多学科综合技能,兼顾局部与全局。
是不是所有偏瘫患者都适合这种手术呢?王文德表示,这类手术适合因肌张力高引起的痉挛性偏瘫患者,约占偏瘫病人的40%。表现为上肢肘关节、腕关节屈曲,手指握姿;下肢小腿后边肌肉紧张,走路足下垂、足内翻,脚趾扣地。对于肌张力很高但有部分主动活动的病人,手术可降低肌张力、纠正畸形、恢复肢体主动活动能力;对于肌张力特别高、肢体不能活动的患者,手术也可改善肢体畸形、方便护理。
一般来说,脑出血、脑梗死发病大约半年以后,当病情进展缓慢,到达瓶颈时,手术可能是比较好的治疗方式。此时病人手术意愿较强,配合术后康复会更好。当然,偏瘫多年的患者,只要有手术指征,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王文德提醒,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虽然年龄和家族史无法控制,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和饮酒等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努力控制的。为预防脑卒中偏瘫的发生,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适当体育锻炼并定期体检。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偏瘫治疗领域的努力和成果,不仅为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康复希望,更给予了他们和家庭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公益项目的持续推进,会有更多偏瘫患者受益,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