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洁清 实习生 袁垚鑫
最近《长安的荔枝》火得一塌糊涂,咱们就来扒一扒《长安的荔枝》里那些"难认脸"的生僻字,看看这些古人的生活密码里,到底藏着多少好玩的冷知识!
衣食住行篇
先说说唐朝人的穿搭神器——蹀躞带(dié xiè dài)。这玩意儿堪称古代"斜挎包鼻祖",别看它貌不惊人,功能却牛得很!玉带板上挂水壶、钱包、扇子,出门远行啥都不耽误。唐朝时这可是身份的象征,三品以上的大员才能用玉带,皇帝更是独享十三环玉带,腰间一系,地位立马彰显无遗。
敕(chì)字一出,谁与争锋?这是皇上"圣旨"的代名词,剧里李善德发现的那份敕碟,上面被人篡改得痕迹明显,正是这小小改动,掀起了荔枝运输背后的大波澜。
钤(qián)印就是古代的"官方认证"。在《长安的荔枝》中钤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文件被篡改。李善德文牒掉了,捡到一张黄纸片,上面有个"煎"字,通常修改处需要押缝钤印以证明并非私自篡改,但李善德捡到的这张贴黄上并没有印。
蜑(fēi)蠊(lián)听着吓人,其实就是蟑螂,李善德在岭南遇到的,个头大得跟老鼠似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嫌弃。这蟑螂在古代也是有文化地位的,常被写进诗词里,成了诗人表达情绪的 "黑料"。
区域民族篇:
岭南的少数民族也藏在这些生僻字里。畲(shē)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山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日常交流多用客家话。李善德跑岭南调研,发现这些少数民族部落藏在深山老林里,官府想管都管不到。
郴(chēn)州、峒(dòng)寨,这些地名自带神秘气息,少数民族聚居地常以 " 峒 " 命名,像是藏着一个个隐秘小世界。
官职篇
唐朝官场也有不少生僻字。典厩(jiù)署,这地方主要管皇家牲口,饲养马牛羊啥的,看似不起眼,可也是朝廷运作的重要环节。
铨(quán)选更是关键,这是古代选官的"流程图",吏部选文官,兵部挑武官,皇帝亲自定最高职位,其他人等靠吏部按规定补位。
应卯(yìng mǎo)是古代官员的"签到簿",每天按时点名,缺勤就吃挂落。这制度一严,官员们想偷懒都难。
铜匦(guǐ)更是武则天的"创新发明",铜匦分为四匦,四匦管不同的事儿,延恩匦(养民劝农)、招谏匦(评判朝政)、申冤匦(申诉冤屈)、通玄匦(建言献策),百姓有诉求,都能找到对应渠道,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前卫的"民主尝试"。
这些生僻字看似冷门,却是解锁盛唐风貌的钥匙,透过它们,咱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生活百态、权力架构和文化底色,是不是很神奇?下次看《长安的荔枝》,是不是又多了一份乐趣?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