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頔
2025年8月8日,是第17个全国“全民健身日”。记者在德州乐陵采访时发现,路边的公交站里安设了简单的健身器材,市民在等公交时都可以运动一下,真可以说是运动无处不在。
走进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体育)位于乐陵的展厅,可以看到健身公交亭的升级版——智能健身公交亭将“城市公共交通+智慧体育+健康管理”三种功能融合,把候车场景转化为“运动健康服务节点”,在占地不到30平方米的地面上,满足市民候车需求的同时,还配备了侧屈训练器、弯举训练器、血压检测仪、身高体重检测仪等,而且全部智能化。
比如公交亭里设置的弯举训练器,有不同模式可供选择,还配备了可操作显示屏,可根据个人情况调节不同训练重量、记录卡路里等。每项器械前还配备了人脸识别,市民只要注册自己的账户,便可实现运动数据与体质检测报告的实时同步,甚至可以定制健身方案。
展厅里还有一款名为“亲子健康魔方”的新产品,打造了科学有趣的户外亲子运动场景。该产品通过AI趣味性互动、远程竞技比赛、智能化便捷操作和科学化数据追踪,可以满足家长与孩子共同锻炼和体质监测需求,同时还可以生成健身运动建议,适用于公园、高档社区等户外运动与休闲场景。
传统体育消费模式中,健身房、球馆等专业场所是主要载体,但高门槛、低便利性往往将大众参与热情挡在门外,随着“15分钟健身圈”“家门口运动场”等概念的落地,体育设施开始突破空间边界,公交里都有健身器材了,可以说运动场景的"毛细血管"正向社区、商圈、公园等生活场景全面渗透,不仅重塑了全民健身生态,更催生出体育消费的新增长极。
对于体育装备厂商来说,全民健身的理念推广也带来了商机的不断涌现。作为一家1978年创立的民营企业,泰山体育与改革开放“同龄”,经过数十年的行业积淀,已经成为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民族体育品牌。竞技体育的市场毕竟有限,作为体育装备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泰山体育正不断探索推动竞技技术向全民健身装备转化,从AI智能体测一体机、智慧健身路径到城市智能公交健康驿站,推动全民健身“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农村、进医院、进家庭、进社区”,不断延伸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
《2023年全民健身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经常锻炼人口已达5.4亿,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068元。而体育消费每增加1元,可联动带动相关产业增收7.8元。全民健身的“流量”,正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增量”。当运动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运动消费的外延也将不断扩展,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像泰山体育一样,以技术创新让运动无处不在,也把握住随之而来的商机。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