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亢
近日,壹粉刘先生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反映,因其16岁孩子“孤僻懒散、胡言乱语”,他在网上搜索济南一家公立医院准备挂号就医时,疑似被诱导至济南另一家民营医院,花费3.6万余元治疗后病情复发,想退全款遭医院拒绝。目前,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已介入,但双方诉求差距较大,纠纷仍陷僵局。
刚取消挂号
自称“分院”的电话就来了
刘先生回忆,孩子今年6月底出现精神异常,在当地医院治疗2天未见效。6月30日,他通过手机浏览器搜索公立医院——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省精卫”),想带孩子前往该院就诊。随后通过百度健康挂号省精卫专家号,发现该专家7月1日不坐诊,便取消了预约。
“刚取消挂号,就有自称‘省精卫工作人员’的人来电询问孩子病情,说山东有三个院区,孩子是青少年,被划到他们院区了。电话里还推荐了两位教授,称对孩子的病颇有研究。”刘先生介绍,添加对方微信后,对方发来定位,显示为“山东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对方发给刘先生的定位显示“山东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7月1日,刘先生带孩子到“山东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实地查看才发现,该地址实为济南天使儿童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名称,加上‘分院’的暗示,让我误以为也是省精卫。”刘先生说,“后来了解到,省精卫根本没有‘分院’。”
(患者入院记录)
住院21天花费3.6万
出院9天病情复发
刘先生提供的济南天使儿童医院诊断证明书显示,诊断意见为“情绪障碍”,处理意见为“住院系统治疗”。孩子住院21天,出院时间为7月22日,总计花费36361.5元。
(患者诊断证明书)
(刘先生的缴费发票)
出院记录显示,出院诊断为“情绪障碍”,患者目前情绪稳定,精神状态尚可,接触偏被动,不喜交流,问话多用点头摇头回应,玩手机时间减少。因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经上级医师评估后同意出院。
出院医嘱包括: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加强看护,药物由专人保管,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增减或停药;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减少压力源,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刺激;10天内门诊复诊,不适随诊。
出院9天后的7月30日,孩子再次出现胡言乱语、思维混乱,刘先生又通过百度平台预约了省精卫专家。7月31日,刘先生带孩子来到省精卫,“省精卫的人不认可这个预约,任何第三方平台(预约)医院都不认可。”刘先生说,他又立即进行现场挂号,才顺利带孩子就诊。
“医生说,孩子病情根本没控制好。”刘先生介绍,省精卫医生诊断孩子仍存在言语紊乱、精神恍惚等症状。目前,患者已在省精卫住院治疗中。
医院否认虚假宣传
济南卫健委建议走法律途径
得知孩子病情未得到控制,刘先生认为济南天使儿童医院的治疗未达效果,且存在引导就医、虚假宣传等问题,希望医院退还全部治疗费。他尝试联系当初打电话引导就医的工作人员,对方并未进行回复。
于是,刘先生拨打12345热线反映情况,并向济南市卫健委投诉,希望相关部门介入协调,推动医院解决退款问题。这期间,一名自称医院法务部的工作人员给刘先生打来电话协商处理。“他问我怎么协商,我说退全款加赔偿。”刘先生说,对方称最多只能申请到3000元至5000元退款,刘先生对该处理结果不认同。
8月11日,济南市卫健委答复刘先生:关于“虚假宣传”,建议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针对治疗效果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诉讼解决。“目前医院愿协商退还3000元至5000元,若刘先生坚持全额退款加赔偿,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该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答复刘先生。
关于网络挂号问题,8月12日,记者联系到济南天使儿童医院业务部门一名知情的工作人员,她说:“他应该是先(网络)挂的号,他不挂号我们这边不可能联系到他的。”该工作人员介绍,省精卫有专家在他们医院坐诊,“他可能是挂不到那边(省精卫),才挂的这边的号,具体的我们不知道。”关于治疗效果争议,该工作人员解释:“出院时家属已签字确认,若当时病情异常,不可能同意出院。回家后有没有受什么刺激、有没有按时吃药,我们都不知道。”该工作人员说,当时孩子出院后也进行过回访,“状态挺好的。”
当天,济南天使儿童医院另一名工作人员联系记者,称该事件将由法务部门进行答复,截至发稿时尚未回应。
“从法律角度来说,现在关键就是证据的问题和责任的问题。”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向鲁告诉记者,如果走法律程序的话,刘先生的诉求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撑,证明医院是完全过错方,“证据是基础,在证据的基础上分配责任。”
8月13日,刘先生表示将继续通过相应途径维权。截至记者发稿,该事件仍在进一步处理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也将继续关注。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