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段慧 实习生 乔佳芮
做腹部超声时,医生常要求空腹,甚至如果吃了东西会建议改期,这背后其实是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下面由济南市皮肤防治院段慧专家解释具体原因:
减少胃肠气体干扰
进食后,胃肠道会产生较多气体,而超声波遇到气体容易发生散射,导致图像模糊。尤其是胰腺、胆管等位置较深的器官,气体干扰可能让医生难以清晰观察。空腹时胃肠气体明显减少,能让超声图像更清晰,便于准确判断。
避免胆囊收缩影响观察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会收缩排出胆汁,体积缩小,一些微小病变(如小息肉、微小结石)可能被掩盖。空腹状态下,胆囊充盈饱满,医生能更全面地检查胆囊情况,降低漏诊风险。
保证胃部排空,减少遮挡
胃内的食物残渣可能遮挡后方的器官(如胰腺),影响超声波的穿透和观察。空腹能让胃部排空,减少这种遮挡,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小贴士:
检查前需禁食8-12小时,期间可少量饮水。 若需同时做胃肠镜,建议先做超声,避免胃肠镜操作影响超声结果。 急诊患者无需严格空腹,但检查结果可能受一定影响。 虽然空腹可能带来些许不便,但这是保证腹部超声诊断精准的重要前提。按医嘱做好准备,才能让检查更“一目了然”。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