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悦读成长计划|张玉倩: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青年说 昨天10:5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白应婵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山东省沂水县蓝天希望小学教师 张玉倩

还记得大学学习《教育学》的时候,卢梭的《爱弥儿》这本书首次进入视野,简单地了解了这本书的梗概,却没有真正去读原文。工作十六年后,借着暑假再读卢梭的《爱弥儿》,就如同一股清泉,让我豁然开朗。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抓住儿童教育的关键期,顺着孩子的天性使其接受教育,这样孩子就会积极探索他们喜欢的东西,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获取教育的机会就会出现。

作为一线乡村教师,我深深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张力。有时候,教师一味追求“教”而忽略了育人,每天陷在“泥潭”中挣扎,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自拔,其实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我们可以将一成不变的写词语、读课文改为让孩子们与父母或同伴记录分享今天最有趣的发现;在学习课文时不再急于分析修辞手法、课文结构、作者写作意图,而是先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新鲜感、闭上眼睛想象文字的画面;对那些超出预设的答案给予更多宽容和探讨。

同时,作为妈妈,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方式,我不再急于求成,也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闺女的学习效果,更不会去要求小雏菊绽放成松柏的模样,而是像卢梭一样“等风来”(尊重自然规律),同时“追风去”(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唯有如此,他们才会像书中的爱弥儿般在自由与引导中,成长为“完整的人”。

夏日的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抹清凉,与绿意盎然,《爱弥儿》里的那句:“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再次浮过眼前,我终于领悟到:教育的使命从来不是移植嫁接而是守护他们按照自己的时序绽放,可能等到白杨树参天而立,蒲公英种子飘向远方的那天,我们终会明白“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的真谛。

责任编辑:巩悦悦

巩悦悦

不忘初心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