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乃彰 崔萌华 通讯员 戚丽丽
为深入落实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环翠楼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基层阵地,组织大学生扎根社区一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们以专业特长为笔,以基层需求为墨,既让居民收获了实惠与温暖,也让青春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绽放光彩。
青春实践搭桥梁,服务居民显担当
西北村社区里,黄海学院大二学生丛炜烨的身影格外亮眼。作为社区实践生,他用行动为社区服务注入青春活力。在垃圾分类宣传中,他精准聚焦儿童群体,创新采用“理论讲解+模拟游戏”的形式:先清晰科普四类垃圾划分标准,再将写有垃圾名称的卡片分发给孩子,引导他们投放到对应垃圾桶模型中。孩子们在趣味互动里快速掌握了分类知识,主动树立起践行意识。
社区开展第三代社保卡更换工作时,面对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难题,丛炜烨主动上前。他耐心询问需求,手把手指导老人操作APP、输入信息,遇到记不住密码的居民,便帮忙设置易记密码并反复叮嘱保管事项。“小丛这孩子耐心得很,多亏了他。”居民的夸赞是对他最好的认可,而他也在实践中提升了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
校社联动赋新能,数字服务暖民心
布谷夼社区则通过校社联动,让专业服务暖了民心。社区与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学院携手开展“数字赋能 全民共享”便民活动,把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活动围绕三大实用需求展开:数字生活科普宣传帮居民了解新知识,消除“数字鸿沟”;基础数字技能教学结合反诈APP科普,既提升了居民手机操作能力,又筑牢了防诈骗安全防线;小家电维修实操服务现场发力,成功修复10余件家电,解决了家庭日常“小麻烦”。
“以前手机缴费总弄不明白,现在跟着学了,自己也能操作了。”居民王阿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校社双方以专业优势搭建起便民桥梁,让志愿服务的暖流在邻里间传递。社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让“数字赋能”服务覆盖更多家庭。
文化研学绘新篇,籽籽同心筑团结
大众路社区的文化研学活动,则让社区团结之花悄然绽放。烟台大学“籽籽同心”宣讲团走进社区,策划了“社区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暑期研学活动,为社区儿童打造了沉浸式民族文化体验。宣讲团成员化身“小老师”,带孩子们听民族故事、赏民族服饰与习俗;民族知识问答环节,从“我国民族数量”到“《孔雀舞》所属民族”,孩子们踊跃抢答,成了“民族文化小达人”;成员们还分享将社区团结融入日常的方法,引导孩子以真诚问候、尊重习俗等微小行动浇灌团结之花。
游戏环节更是热闹非凡:扎染区里,蓝白布料在孩子们手中变幻出独特图案;陀螺区里,彩色陀螺旋转着引来阵阵欢呼;投壶区里,孩子们专注瞄准,不时响起成功的喝彩。“孩子回家后还跟我讲民族故事,说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这活动太有意义了。”一位家长感慨道。宣讲团播下的团结种子,正在社区里悄悄生长。
下一步,环翠楼街道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让大学生实践活动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课堂”。相信在青春力量的浇灌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在社区土壤里持续生长,为基层治理添文明底色,为民生服务增温暖温度。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