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供销社“三端”协同畅通城乡商贸流通,覆盖800多个村居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8月21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青,威海市供销社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黄丹,介绍威海市促进农村消费发展城乡商贸流通有关情况。

扩大内需、促进城乡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威海市供销社牢记为农服务办社宗旨,坚持供给侧、需求侧、保障侧“三端”协同发力,大力促进农村消费,全力畅通城乡商贸流通,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化供给侧创新驱动    筑牢扩内需战略基点

创新农业生产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保底承诺+约定提成”“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4个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主体与120余个村集体合作社开展合作,全托管土地规模达2.2万亩,亩均成本降低150元、纯收益提升300元,形成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此做法被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推广,彰显了其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的示范价值。

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打造“社区+农产品平台”项目。对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渠道实行“去中心化”改造,依托九福商业公司与48个乡镇签订直采协议,通过社区经理入驻、组织“宝妈”直播等O2O模式,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的集约化整合。已发展宝妈主播100名,直接服务1万户城市家庭,用实际行动架起“田间绿”到“餐桌鲜”的直通桥,有效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损耗,实现了特色农产品对城市居民的精准供应。

创新农资供应链,打造三级经营服务网络。推动威海市供销社农资供应链有限公司打造市级联采平台,供销社为其提供信用背书、组织体系保障、技术支撑、产品宣传推广等服务,加快布局农业大镇,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目前,12个加盟店已营业,初步形成“市级公司平台+镇级店+村级服务队伍”三级经营服务网络,降低了农户采购成本与质量风险。

强化需求侧场景拓展    筑牢扩内需应用底盘

畅通农村流通链,激活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三农”服务,一头抓城市社区服务,带动中间“双向四车道”商品流通服务。在具备硬件设施条件的村设立“供销服务站”,不具备条件的,设立供销团长。通过线上订购的方式,统一采购村民急需的日用品,依托现有物流配送网络,为村民集中配送团购消费品,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积极参与市委组织部“跨村联建”工作,建立健全基层供销组织体系,与基层党组织形成合作粘性,更好地融入村级发展。已形成镇村级供销服务站72个、供销团长200余人的“毛细血管式”的终端布局,服务覆盖800多个村居,有效解决了农村市场分散性与物流成本的矛盾,使村民消费可达性显著提升。

优化城市流通模式,培育品质消费新场景。采取“建店、借店、无店”的模式,为城市居民打造15分钟特色农产品采购生活圈,既能让居民在家“吃当地、吃当季、吃绿色”,又打开了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新路子。建店模式,即在城市居民小区开设“供销社村货超市”实体店;借店模式,即在社区小商店、果蔬店等设置村货专区进行代售;无店模式,即依托“优选一亩田”微信小程序、小区团购微信群开展线上销售。同时,发挥村货总店抖音等平台直播资源优势,将村货超市纳入网络账号,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社群复购”的消费闭环。目前109家村货超市与百万级直播流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转化。

拓展消费场景边界,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联合威海仲舒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草庙子镇垛岭村建设“老时光・供销记忆”项目,恢复重建公社大礼堂、公社农田、公社宿舍、供销商店等场景,并定期举办公社劳动体验、公社文艺晚会、公社食堂体验等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激活乡村文旅消费,并带动民宿、农产品销售等。

在乳山,通过构建以14个镇级服务站作为区域物流枢纽、以599个村级服务点作为末端触角的“中心—末梢”式网络架构,有效降低了物流配送的边际成本,实现了除2个海岛村外全域村落的覆盖,全年配送物资38.5万票、1740吨,当地农村物流服务及时性得以显著提升。

联合有关公司在火炬八街开办高街市集,将农副产品嵌入网红经济,实现品牌曝光与销售转化的双重目标,年实现销售额50万元。进军食品制造业,与“四海酿造・老酱园”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为产品销售进行全方位引流。

强化保障侧要素供给    筑牢扩内需生态基石

信用引领,构建消费信任体系。联合市社会信用中心,以信用为引领,积极探索“村货超市+信用”“村货直播+信用”“社区信用大集”等“信用+供销”运营模式,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降低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信任建立成本方面成效显著,为内需的稳定增长筑牢坚实保障。《威海市创新“信用+供销”运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被中国信用建设促进委员会暨全国市场信用联盟授予“社会诚信实践案例”。

数字驱动,提升产业运营效能。依托“庄稼汉”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卫星定位与大数据技术,对万亩托管土地实现农机作业厘米级精度轨迹记录,实时采集作业参数,确保生产标准化,为农业产业稳健发展筑牢保障根基。以“智慧供销平台”数字化系统为核心,重构商贸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供应、资产管理四大主业,年可增收1300万元。

物流筑基,畅通城乡流通动脉。争取中国供销商贸流通集团在文登建设一处占地113亩的集采集配中心,建成后将实现农批农贸、特产展销、大棚集散、仓储物流、智慧冷链、电商中心、加工配送、生活配套等主营业态,打造胶东地区一站式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园。

金融赋能,强化发展资金保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55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运行资金压力,助力企业稳产扩产。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土地全托管任务量2.6万亩,获得中央财政扶持资金260万元。

责任编辑:范华栋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