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张晓燕
“太感谢你们了!这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8月19日,来自菏泽定陶的琪琪一家专程来到山东省红十字会,向山东省红十字会和山东省脐血库的工作人员当面送上锦旗。
为弘扬社会正能量,搭建公益力量惠及重疾患者的直通车,2017年,山东省红十字会联合山东省脐血库于设立了专项援助项目,累计援助金额达247.9万元,为187个病患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带去了救治希望,琪琪一家就是此项援助的受益者之一。
“雪中送炭”为生命续航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坚持的故事。
回忆起漫漫求医路,琪琪妈妈赵娟的声音依然哽咽。2019年,琪琪出生仅两个月,就开始反复感冒、发烧,娇弱的身躯在病痛中挣扎。此后,夫妻俩抱着孩子走遍各大医院,“基本上不是在住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看着怀中因痛苦而啼哭的女儿,他们的心被一次次撕裂。
孩子到底怎么啦?2021年5月31日,琪琪又一次出现严重病情,而这次终于找到了频繁生病的“元凶”,1岁多的琪琪最终在齐鲁医院被确诊为免疫缺陷病。想要彻底根治,只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琪琪妈妈了解到,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个重要选择,而此时的她恰好已怀孕6个月。
“妹妹就好像带着使命来的!”琪琪妈妈分享到。为了给琪琪提供更多保障,琪琪妈妈在二宝出生时坚决地把二宝的脐带血储存在了山东省脐血库。关键时刻,命运终于展露了慈悲,琪琪妹妹出生时储存的脐带血,经检测与琪琪的配型10个位点全相合。2024年2月,琪琪最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用妹妹的脐带血进行了移植。“手术效果很好!嵌合率很高!”手术成功的消息让夫妻俩喜极而泣。
在治疗过程中,孩子的逐渐好转让琪琪爸妈欣喜,但是面对着已高达百万的治疗费用,积蓄已经全部耗尽,外债累累,这个家庭前行也越来越艰难。目前琪琪仍需进行常规复查,每月四五千元的药费,加上往返北京的交通住宿,让这个家庭仍举步维艰。“去年一整年,我和孩子爸爸都在北京奔波,他在外打工,我在医院照顾孩子,还通过拍短视频赚点钱。但是挣钱速度跟不上支出,每个月我们都像是在走钢丝,提心吊胆的。”赵娟说。
就在他们为复查费用一筹莫展时,山东省脐血库在回访中了解到其困境,主动协助他们申请了红十字会的专项援助,夫妻俩提交了孩子的诊断证明、医疗报告等资料,很快获得了现金资助。“正赶上要去北京复查,如果没有这笔钱,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赵娟哽咽道,“这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两面锦旗见证大爱传递
手术一年多过后,当初那个躺在病床上无力的孩子已经恢复健康。因为她的康复,这个曾经经受磨难的家庭又重拾欢笑。
八月的阳光透过山东省红十字会的玻璃窗,洒下一室温暖。8月19日,琪琪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妹妹一家六口人将精心准备的两面锦旗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嘴上不住地说着感谢。一面写着“雪中送炭情意真,仁心大爱永铭心”,另一面是“博爱之光耀前路,人道之力筑新生”。锦旗上的字句,不仅凝练着这个家庭最深的感激,也铭记着绝处逢生的恩情。
“我好了,谢谢您!”六岁的琪琪也走上前,亲手将自己准备的向日葵玩偶送给山东省红十字会和山东省脐血库的工作人员,并弯下腰深深鞠了一躬。工作人员感动地接过玩偶——这是来自这个经济拮据的农村家庭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患儿家长送上的一面锦旗,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个生命的重生见证;孩子送出的一个玩偶,不仅是一份感谢,更是一个生命在寒冬后绽放的暖阳。
“同心筑梦”守护万家希望
琪琪的故事是山东省红十字会与山东省脐血库专项援助项目的一个缩影。面对重型血液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许多家庭不仅承受着随时可能失去亲人的痛苦,更被巨额医疗费用压得步履维艰。辗转求医、耗尽家产、负债累累,成了这些家庭无奈的真实写照。
及时有效地救助,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为切实缓解重症患儿家庭困境,山东省红十字会与山东省脐血库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协同救助机制。山东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金桥表示:“红十字会的诞生源于对残酷战争的救护需求,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人道主义运动。在此精神引领下,这个专项援助项目诞生。这一项目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持续支持与慷慨资助,其根本宗旨是让爱心资源有效回馈于民。该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识别需求、及时回应期盼,让每一份善心都能真正雪中送炭,传递生命的温暖。”
山东省脐血库医学中心主任、公益援助负责人刘锋表示:“截至目前,山东省脐血库已累计向临床提供脐带血超过23000份,成功救治患者两万余人。这其中,部分患者家庭经济困难。项目的设立旨在为这部分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努力,持续拓展援助范围,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贡献一份力量。”
(文中琪琪、祝帅、赵娟均为化名)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