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制造业企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近年来,聊城市科技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供给,有力激发了制造业企业创新动力,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提升。
近日,聊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8月21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相东介绍了相关工作。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市创新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链条梯度培育体系,精准施策、分层助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在政策激励方面,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错年拨付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3-10万元资金支持;在培育机制方面,建立动态培育库,重点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比如山东中科润晶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佳倍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等,截至目前,已完成887家企业入库并取得编号;在服务保障方面,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通过专家指导、资源对接等方式,帮助企业完善创新体系、提升研发能力。比如,波米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建立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机制,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成功攻克了芯片封装材料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2025年成功助推156家企业获得省级财政补助1560万元,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叠加效应和创新示范效应。
打造创新平台矩阵,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围绕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系统构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四位一体的创新平台体系。通过实施“建强一批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的梯度建设方案,配套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建设创新平台的制造业企业给予50-200万元梯度奖补,有效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山东省显示与集成电路用聚酰亚胺材料、山东省新能源商用车安全与节能、山东省高性能铜基新材料等省级重点实验室12家,山东智连共同体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波米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其中今年重点指导东阿阿胶集团成功创建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实现创新平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为产业链创新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攻关机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聚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创新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所解题”的三方协同攻关体系。通过推行“揭榜挂帅”竞争机制和“无偿资助”支持方式,重点突破12条产业链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比如针对新能源汽车对压延铜箔高挠曲、耐疲劳等性能的需求,支持中色正锐(山东)铜业有限公司研发高挠曲耐疲劳微合金箔材,打破国外对这项技术的垄断,解决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位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配套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的单位给予30%省拨经费配套支持,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近三年来,累计实施省级重点研发项目100余项,争取各级财政支持超3亿元,有效带动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突破10亿元,推动产业链创新能级持续提升。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落地。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创新打造“需求导向-精准对接-政策赋能-落地服务”全流程工作机制。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引导资金,对校企联合攻关项目给予梯度补贴,给予每个申报单位不高于合同实际支付金额的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创新实施“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推动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向企业一线流动;配套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政策,对重大产业化项目给予20万-100万元阶梯式奖补。该体系运行以来,已促成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高性能有机硅皮革关键制备技术等50余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5亿元,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能。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