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访谈录|新中鲁:从门诊部到多业态中医体,三十年传承与坚守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8:15 1306

从1992年诞生的中医门诊部,到如今拥有多院区、多业态的中医医疗体,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始终与山东中医药高等教育血脉相连,更在时代变迁中坚守着中医药的本真。本期《医馆访谈录》,我们对话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院长李树沛,探寻这家老牌中医机构的发展脉络与坚守初心。

缘起>>

为中医人才搭建临床舞台

回溯新中鲁的历史,其诞生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1992年8月18日,山东中医学院中医门诊部在山东省中医院东院区东侧的平房中正式成立。"当时好多老教授、老专家和年轻的中医老师都没有临床机会,到医院坐诊又受各种限制。"李树沛告诉记者,正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呼吁下,这个以大学老师坐诊为特色的门诊部应运而生。

这一决策让山东中医药事业受益匪浅。门诊部汇聚了山东中医学院(1958年建校,后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建校元老,在首批8位元老中,有6位入驻坐诊,包括伤寒大家李克绍、内经研究专家张珍玉、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金匮大家刘献琳、心血管温病专家周次清等顶尖中医名家。他们在这里传承学术、服务患者,为门诊部奠定了深厚的中医底蕴。

成长>>

从门诊部到综合中医体的跨越

随着时代发展,门诊部也经历了多次升级迭代。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部随之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门诊部";此后门诊部搬迁至现千佛山院区,并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

2019年,根据国资委文件要求,医院体制变更为由鲁药集团接管,同时正式更名为"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李树沛强调:"体制虽有变化,但医院始终依托大学资源和师资支撑发展至今。"2022年,趵突泉院区的建立成为医院发展的新里程碑。

如今的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已形成多元化的医疗布局:在济南拥有千佛山老院区、趵突泉新院区、万象城门诊部及文化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淄博设有张店中鲁中医医院,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中医医疗体。

坚守>>

纯中医,真中药,坚守中医本质

三十余年发展中,新中鲁始终坚守着中医本质。李树沛将医院特色概括为"医和药两个方面":"医的方面是纯中医,药的方面是真中药。"

在医疗上,医院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等传统中医方法为患者服务;在药品上,"真中药"的理念贯穿始终,将药品质量放在首位,从源头保障中药疗效。这种对中医本质的坚守,让新中鲁在患者中积累了良好口碑。

另外,为推动中医传承创新,医院连续多年举办"国医新路论坛"。这一由国医大师王新陆先生主导创立的高端讲坛,已成功举办三届,每年5月20日成为中医界的学术盛宴,前两届均围绕伤寒理论展开深度探讨,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在趵突泉院区,医院设立了"齐鲁伤寒传承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中医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通过这个传承基地,让学生们感受老一代中医的治学精神。"李树沛介绍道。同时,医院还设立"青年中医专家论坛",以伤寒传承脉络为依托,为青年中医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中医事业薪火相传。

愿景>>

打造全国纯中医标杆医院

谈及未来发展,李树沛表示,要把新中鲁做成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纯中医标杆医院,围绕这个标杆创建行业新标准、新目标。

从平房门诊部到现代化中医医疗综合体,从服务师生到惠及齐鲁百姓,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的三十年历程,既是一部中医机构的成长史,更是山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缩影。在坚守"纯中医·真中药"初心的道路上,新中鲁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医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为中医药文化传承贡献着力量。

责任编辑:焦守广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