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夏津:绘就“一老一小”幸福图景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6:30

“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还能跟着老伙计们练八段锦,这日子是越过越舒心!”近日,德州市夏津县渡口驿乡卫生院中医科内,刚做完艾灸的65岁村民王传福,正在和前来锻炼的老友笑着唠家常。诊室里艾草香氤氲,隔壁活动室传来整齐的八段锦口诀声,这样“诊疗+养生”的便利场景,正是夏津县深耕“一老一小”民生服务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夏津县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创新推出“空间提质+服务精准+资源联动”三维工作模式,从医疗保障、教育供给、文体服务等维度多方发力,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民生服务体系,让民生温度直抵群众心坎。

守护银龄生活,构建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

在夏津县宋楼镇卫生院口腔科,刚完成牙齿修复的后夏庄村村民刘桂兰,拿着诊疗单算了笔账:“总共花了280块,医保报销后自己就掏了不到一百,不仅不用折腾,在家门口就把病看好了,方便舒适!”话语间,满是对基层医疗服务的认可和满意。

刘桂兰的满意背后是夏津县对医疗服务下沉的持续深耕。作为全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县域,夏津县近年来始终将老年群体医疗需求放在民生工作首位,通过硬件改造与专科建设“双轮驱动”,让“家门口看病”从愿景变为现实。今年,全县214处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宋楼镇卫生院口腔科、渡口驿乡卫生院中医科更是顺利通过全市基层特色专科验收,像刘桂兰这样的口腔疾病患者,无需再往返县城奔波,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专业诊疗。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夏津县还打出“人才赋能”组合拳:今年已完成808名乡村医生技能培训,建立县级专家库并对接市、省级专家资源,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医疗人才支撑体系。上半年,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联合乡镇卫生院,在银城街道、雷集镇等12个乡镇(街道)开展义诊、健康讲座、急救知识培训等活动17场,服务群众2000余名,将优质医疗服务真正送到老人“家门口”。

医疗有了保障,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也没落下。每天清晨,夏津县全民健身中心里总是热闹非凡,健身器材区、乒乓球场挤满了居民。“以前晨练就绕着小区走两圈,现在健身中心每天上午9点前免费开放,还能跟老伙计们一起练、一起唠,热闹的很!”家住附近的68岁居民张振海,还自发组建了“晨练互助小组”,带动20余名老人每天一起锻炼,在运动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在养老服务的其他领域,夏津县同样成果显著。以老年公寓与馨和医院“两院一体”为依托,不仅建成养老、认知障碍照护、医疗、安宁疗护等各类床位751个,签约家庭养老床位36个、家庭病床35个,还打造了4500平方米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用专业化服务为认知障碍老人筑起“温暖港湾”。

护航青少年成长,打造“教育+健康”双保障格局

“同学们,遇到烦心事可以随时来找我,也可以把心里话写进心理信箱。”放假前,夏津县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李敏,向学生们递出“心灵邀约”。这一幕,正是夏津县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全县50所普通中小学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覆盖,严格落实“专兼职教师全配备、一月心育两课时”要求——夏津一中、实验小学等31所学校每周1节,双庙镇中学、南城镇中心小学等19所学校间周1节,让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融入日常教学,为青少年筑起“心灵防护墙”。

正值暑假,青少年视力健康防护更显关键。为帮助家长和孩子科学护眼,夏津县各学校提前向家长推送《暑期护眼指南》,邀请医院医生现场教学“穴位按摩护眼操”,并发放视力监测表,形成家校联动的护眼合力。同时在硬件保障上,目前全县正加紧推进初中年级教室护眼灯改造,为新学期学生用眼健康做好准备。

今年以来,夏津县以民生实事为笔,始终围绕老年群体“看病易、生活乐、安全有保障”,以及青少年“学得好、身心健、成长有陪伴”的核心需求,把民生实事往细里做、往实里办,让“互助互爱”的氛围在城乡间愈发浓厚,用“硬举措”托举起“软幸福”。

通讯员:王晓倩

责任编辑:赵秋红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