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这家老年茶馆里的慈善温度温暖每位老人的心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9:0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国晓宁 闫修晨 通讯员 王琳琳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聊城胡谢村老年茶馆茶香四溢,散发着独有的温暖。聊城市民政局坚持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增进民生福祉、传递城市温度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聊城慈善品牌。 近年来,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高效使用慈善资金,持续实施了“情暖夕阳”“慈善助餐”“爱心复明”等助老项目,惠及8.7万余名老年人,让慈善助老如一道暖阳,照亮了老年人晚年生活。

近日,记者在老年茶馆里见到了茶馆的创办人聊城情暖水城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培骞,李培骞向记者介绍了茶馆的情况。 这座看似普通的老年茶馆,实则意义非凡,它是聊城市东昌府区慈善总会注资25万元打造的54个助老服务点之一,已然成为鲁西地区慈善助老的温暖地标。

洗衣场地的极致利用

老年茶馆诞生

民政局的慈善之力,犹如春风化雨,从解决独居老人的洗衣困境开始,逐步拓展为普惠全区的助老服务。李培骞轻抚着茶馆后院里的洗衣机,感慨地回忆道:“独居老人拆洗被褥的难题,是慈善介入的起点。”2024年,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民政局慈善总会提供资金支持下,洗衣服务得以覆盖全区31个自然村。如今,每周身着红色工作服的志愿者们都会穿梭在村巷之间,上门收取老人的衣物。93岁的独居老人对此感触颇深,他满是感激地说:“谢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真的是太好了。” 不仅如此,项目的设计紧紧围绕老人生活中的痛点。春季拆洗被褥、冬衣积压、小家电故障等问题,都在慈善的关怀下得到了解决。“老年茶馆是在开展助老洗衣之后又创立的项目,这个项目一开始创立的目的就是高效利用为老年人洗衣服的场地,把场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李培骞说。

“数字护老”计划升级

筑牢反诈防火墙

面对农村老人频遭保健品诈骗的困境,今年“数字护老”计划在民政局的推动下全面升级。老年茶馆墙上的防诈警示宣传栏,无情地揭露着高价酒、虚假保健品等骗局;聊城大学的学生驻点教学扫码支付、视频通话等技能;当地卫生院的医生演示电子血压计的使用,普及心脑血管急救知识。 “智能手机不该是老人的数字鸿沟。”李培骞坚定地表示。这一举措积极呼应了国家“慈善力量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的号召,让科技的温度驱散诈骗的阴霾。 老年茶馆外的创新设计,彰显着慈善的巧思。门外的遮阳棚,宛如一座爱心灯塔,为过路司机遮风避雨;共享工具角,借用气管子、扳手等工具。李培骞受淋雨商贩的启发增设了雨棚,他说:“慈善就是雨天递伞,暑天送凉。”

从助老洗衣到雨棚

慈善的巧思在角落绽放

在茶馆后院新改造的“公益创客空间”里,也蕴含着民政局推动的“慈善 + 市场”的可持续模式。李培骞介绍道:“场地租赁给企业团建,收益反哺洗衣液耗材。”这种模式正是民政部倡导的“公益组织自我造血”的范本。 

十五载慈善路,聊城情暖水城志愿者协会在民政局的支持下,已建立9个乡镇服务站,2000余名志愿者织就了一张温暖的服务网。暮色中,李培骞深情地说:“慈善的本质,是把社会暖流注入最需要的角落。”柜台玻璃下压着的纸条,那是昨日避雨商贩的留言:“一盏茶暖身,一颗心暖城。”

责任编辑:李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