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近日,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综治中心迎来温馨一幕:王店村“两委”成员与群众代表手捧一面锦旗,专程前来向街道工作人员表达谢意。原来,在临港街道多方协调与努力下,一起困扰80岁老人的家庭赡养纠纷得到化解。
今年以来,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将矛盾化解融入治理末梢,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建强调解队伍、推动多元共治,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港特色的调解新路径。
打造“稼和调解”新名片
不久前,临港街道一位老人因三个儿子在赡养方式与财产分配上存在分歧,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接到老人求助后,临港街道第一时间启动多元联调机制,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及村级调委会,组建专项调解组深入家庭一线。
临港街道平安法治和信访办公室副主任李天董回忆道:“了解到老人这一情况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反复上门沟通,既讲法理、也谈亲情,最终促成三兄弟达成共识,签订赡养协议。”
这一案例是临港街道创新推进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缩影。近年来,临港街道立足区域人文底蕴,深挖辛弃疾“稼轩”文化内涵,创新打造具有齐鲁文化底蕴的基层治理品牌--“稼和调解室”。
“稼和调解室”以“家和万事兴”为核心理念,调解室整合信访、司法、公安、热线、法院等多方资源,设立“1个窗口受理、3步流程处置”机制,配置“6名常驻人员 + N名动态随驻”力量,并特邀2名金牌调解员领衔,创新开展“三所联调”,推广应用“解纷码”,实现多元覆盖,进一步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权益保障渠道。
截至7月底,街道、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945件,调解成功940件,成功率达99.4%,按时办结率100%,依规办理率100%,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培育调解治理“生力军”
近年来,临港街道始终把调解员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持续扩充、优化、提升调解力量。
目前,临港街道成立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1个、49个村(居)级调解组织,吸纳197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涵盖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等多类群体。
临港街道高度重视调解能力建设,通过组织常态化培训、案例研讨和实战演练,不断促进调解技巧与法律知识深度融合。此外,还推动建立“民警+网格员+志愿者”联防队伍49支,将调解触角延伸至最小治理单元。
如今,一批懂政策、通法律、善沟通、有威信的调解“生力军”正活跃在临港的村居社区,成为基层稳定的中坚力量。
构建“纵横贯通”治理新体系
近年来,临港街道着力打造多部门协同、多层级联动的立体化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效工作体系。
横向层面,横向协同信访、综治、司法所、派出所、热线、法庭等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问题协同处置;纵向层面,建立“街道-管区-村居”三级调解网络,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矛盾联合调处,切实提升治理效能。
在这一机制支撑下,今年临港街道已联合调处复杂纠纷22起,化解率达81.8%,一批时间长、难度大、涉及多部门的“硬骨头”案件得到有效破解,系统化、网络化、高效化的治理新体系正在临港加速形成。
在做好事后调解的同时,临港街道还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矛盾纠纷源头防控机制。充分发挥调解队伍“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真正把风险防范于未萌、化解于未发。
未来,临港街道将继续深化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努力实现从“解纷止争”向“事前防范”转变,以更高水平的治理服务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