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楠 张建琦 孙万秀
初秋的安丘,青云湖波光潋滟,偶有白鹭掠水而过;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里,晨练的人们悠然漫步,孩子们在绿茵草地上奔跑嬉戏,铺展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现在抬头就是‘安丘蓝’,连空气都带着清甜!”家住附近的张女士笑着举起手机,将蓝天与绿树交相辉映的明媚景致定格下来。这样寻常的美好,正是安丘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将生态福祉融入百姓生活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安丘市以“生态惠民”为主线,不断创新治理举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监测数据记录下实实在在的变化:全市环境空气质量7项主要指标取得显著改善。其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4%;优良天数达175天,同比增加15天,全年优良天数比率提至75.1%,重污染天数更是持续“挂零”。
空气愈发清新,水质也跟着“透亮”起来。安丘的汶河、渠河等水域,已成为白鹭、野鸭等珍稀鸟类频频光顾的“栖息地”,它们振翅掠水的灵动身影,将“生态与民生和谐共赢”的图景清晰地映照在水面上。在河边垂钓十年的李先生感慨道:“鱼多了,鸟也多了,水是真的变清了!”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安丘在生态治理上的持续发力。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安丘分局局长李金宝介绍,今年重点推进的9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已见实效,天源新型墙体材料、鑫利化工等一批企业率先完成环保改造,成为绿色转型的“排头兵”。
治理污染,安丘始终坚持“精准”施策。当地深入开展入企帮扶行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行立改,从源头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同时,组织调度百余家企业定期更换活性炭,规范维护末端治理设施,守住废气排放前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套精准方案不仅从源头给污染“上了锁”,更为不同行业量身定制了切实可行的“整治良方”。
面对夏季臭氧污染等季节性挑战,安丘同样拿出“科学策略”。在夏季臭氧防控中,明确VOCs治理重点任务,调控近百家企业实施高温时段错峰生产,75家企业主动调整检修计划,全力避开污染高发期。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完成3家环保绩效引领企业复核。“我们还组织近700家企业动态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参与编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清单,推动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李金宝补充道。
如今的安丘,蓝天常驻、碧水长流已不是口号,而是市民可感可及的生活日常。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沿河漫步有鸟语相伴——这份实实在在的“生态获得感”,正是环境治理最动人的成果。从环境质量提升到市民体验改善,从企业绿色转型到城市品质飞跃,安丘正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展望未来,安丘将继续以更高标准守护这片蔚蓝与碧绿,推动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素质”协同并进。一幅更加美好的画卷正在这里铺展——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将在清新空气中、澄澈河水里,触摸到生态治理带来的幸福温度,共享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