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日照市岚山区锚定现代农业强区目标,坚持“片区化打造、全域化覆盖”的思路,在全区谋划乡村振兴十大片区。成功创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3个,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市级衔接推进区1个,同步推进创建区级示范区3个,形成省市区三级联创新格局。代表山东省接受全国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获得东部9省市唯一综合评价A等次的优异成绩,片区化建设工作多次被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表扬。
坚持产业主导,擦亮日照绿茶金字品牌,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是科技驱动提品质。引进京东科技、柠檬豆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4000亩生态茶园水肥一体化工程,构建生产数据物联网可视化监管系统,打造智慧化茶园标杆,让种植户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茶叶品质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是因地制宜树品牌。一方面,用好日照茶仓模式,推动“双社”联动、“双链”融合。该模式是日照市创新的茶产业集约化发展新模式,2022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农业新模式十大集成推广典型案例。它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制茶能手、茶农户四方共赢,自2021年实施以来,带动就业80人,累计销售干茶25.8万斤,产值48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2025年,为进一步落实《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巨峰镇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创新实现“六个统一”,打造日照茶仓模式2.0版。
另一方面,开辟日照茶产品经营新赛道。签约中茶集团,联名打造中茶·日照绿系列产品,首次签约销售500万,“日照绿茶”成功进入中茶各门店及流通渠道,让“国”字号企业助力日照绿茶品牌建设与营销。
三是延伸链条兴业态。按照“三茶”统筹理念,开发茶乡旅游路,建设茶乡会客厅、守望者茶馆、茶篷民宿等项目;着力打造集高标准茶叶生产和科研基地于一体的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实现农民获利、集体增收、产业发展多赢目标。
聚焦环境提升,打好乡村振兴“生态牌”,焕发和美乡村新活力
一是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示范区内村居全部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建立保洁机制;以治乱为抓手,整治三线入地120公里,硬化道路240公里;以变美为目标,建设茶乐园、茶乡稻场等节点,配置户外花池200组。片区内常住人口美丽庭院创建率达80%以上,所有村居全部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
二是全链条整治生活污水。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转变,在每家每户铺设管网,在村头建污水站。巨峰镇西赵家村利用污水扩建了潜流湿地,对中水又进行了三级过滤,水质指标达到省标一级,实现了河道补水、景观用水、农田灌溉一举三得。2023年6月份,西赵家村顺利通过山东省生态振兴示范村验收。
三是全流域开展河湖治理。推行“河湖长+专业管护公司+视频监控+责任部门”的管护体系,实施朝元山片区水系治理、川子河生态修复等工程,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5条,打造“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整治”生活污水省级示范区。
创新乡村治理,守护乡村振兴“民心牌”,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暖人心。建设西赵村公益食堂中心、后黄埠村孝老敬老服务中心等民生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提升“十五分钟养老圈”,让60岁以上老人在村内就餐、休闲娱乐、医疗看病都能“触手可及”。
二是创新治理途径稳人心。打造高兴镇数字乡村智慧中心先行试点,构建“感知+智能+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开展“移风易俗”等重点系列工作,建立网格包户制度、积分奖励激励机制,形成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的新格局。
三是推动文化赋能润人心。打造一叶茶亭、茶乡绿道等群众休闲健身节点,创作《李二嫂新传》等小剧小戏,通过乡村大舞台、学习强国线下体验基地,群众积极参加“大家创”“大家唱”等活动,“李二嫂庄户剧团”双月开演,浸润村民茶余饭后的精神生活。
专家点评
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后 陈景帅:
岚山区以“片区化打造、全域化覆盖”为路径,系统谋划十大乡村振兴片区,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产业振兴激活乡村内生活力。聚焦日照绿茶,坚持科技驱动提品质、因地制宜树品牌和延伸链条兴业态,积极推进智慧茶园建设,创新探索“茶仓模式”和茶文旅融合新业态。
环境整治擦亮乡村生态底色。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全片区垃圾治理、全链条污水处理和全流域生态整治,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持续擦亮乡村生态名片。
治理创新谱写乡村和谐新篇。以“千万工程”“枫桥模式”为引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治理和文化活动下乡,加快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
(通讯员 杨梦帆)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