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物理学家杨肇燫 对山大复校初期的贡献

青未了 昨天06:00

文|许志杰

1946年春天,被迫停止办学八年之久的国立山东大学终于复校,开始新的历史征程。

著名物理学家杨肇燫就是在山大澎湃激昂又急需人才的关键时刻,1946年暑期与丁西林一起加盟山东大学物理系。杨先生先后任物理系教授、学校教务长、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等职,为复校初期各项事业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保管校产,为复校做好物资准备

1938年国立山东大学无奈停办,悲伤一直是笼罩在每一个山大人头顶的乌云。

但是不屈的山大人一直奔走呼号,希望早日恢复办学,成立“国立山东大学校产保管处”,着手盘查校产,编造校产清册,保管校产,核发学生成绩表单;促使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8年4月颁发《国立山东大学校产保管办法》,规定山大停办期间,所有教具均为校产,并由教育部委派校产保管专员。虽然迁校过程中,遭到日军袭击堵截,造成巨大校产损失,但在广大校产保管专员的坚守下,“运抵万县者,为数尚属不少”,“而便利他校教学实验及研究功绩,亦未可泯灭。”校产保管处的工作为日后山大复校做好了物资准备。

1945年9月20日,山大校产保管处主任黄龙先即致电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实行抗战胜利复员计划,请教育部全数发还山大前缴印信、契据、文册。9月27日,留守成都的山大校友丁山、宋君复等27人,自发联合组成山东大学校友会复校促进委员会,以发展教育,不忍母校长期中断之热诚,广泛宣传,并请杨振声、赵太侔诸位前校长及社会名流,共同向国民政府请求立即恢复山东大学建制。山大校友会复校促进委员会常务委员陈富春、吕少恒、宋默庵三人联合向教育部递交《为呈请任命校长明令恢复国立山东大学以宏教育事》,敦促教育部先行任命校长,拉起复校的旗帜。与此同时,山东省内也成立山东大学复员建设协进会,该会于10月4日电请教育部长朱家骅下令山大复校,并在济南增设师范、农、医、法科等学院,提升办学实力。

在全体山大人的不懈努力与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声援下,国民政府决定恢复国立山东大学,于1946年1月任命前校长赵太侔出任山大代理校长,转月正式任命赵太侔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复校令给所有山大人注入强大动力,学校一纸令下,校友一呼百应,很快形成一股势不可当的复校热浪。

不仅校友,海内外诸多熟悉山大,对山大充满热忱期待的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也积极响应赵太侔校长加盟山大、共同建设美好山大的诚挚邀请,来到山大。

著名物理学家杨肇燫就是在山大澎湃激昂又急需人才的关键时刻,1946年暑期与丁西林一起加盟山东大学物理系。杨先生先后任物理系教授、学校教务长、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等职,为复校初期各项事业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丰富而专业的学术修养与管理经验

翻看杨肇燫先生职业履历,简单清晰,却丰富而专业,具有良好的学业、学术修养和职业素养。他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欧洲访学半年,杨肇燫回国先在东南大学任教,不久应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丁西林之邀加入该校,教学之余协助丁主任办理系务。应蔡元培之邀,丁西林任“中研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即请杨肇燫入职该所,做研究人员兼理所务。

万事开头难,物理所设立之初,与化学、工程两个研究所同在上海霞飞路899号办公,空间狭小,严重限制各所发展势头。杨肇燫在丁西林所长规划下,积极拓展办公区域,四年后物理所寻得新址,搬迁到上海理工实验馆内,所属地磁台设于南京紫金山。

全面抗战爆发,物理所不得不屡次迁徙,从上海到昆明,再迁桂林、重庆北培,旅途颠簸劳顿,实验仪器图书及研究人员受损严重。杨肇燫一直协助丁西林西去东归,力保物理所各项损失降到最低点。

杨肇燫在协理所务并进行相关物理实验的同时,还利用自己在美欧留学期间之所闻,对一些物理学前沿成果予以翻译,发行到国内研究机构及大学、中学,作为普及读物,引导物理学发展。其中由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第二集第七百种《物质之新观念》(上下)和第十二集简编五百种《实验物理学小史》,影响广泛,是物理专业学生及爱好者之必读课外读物。杨肇燫还在上海组织成立“乙酉学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国外大学一整套数理化著名教科书的翻译工作,被称为《乙酉丛书》大学课本。而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他任山大物理系教授的时候。

就在物理所回归上海之时,赵太侔接到国民政府正式任命,成为山东大学复校之后的第一任校长,也是他山大校长的第二个任期。赵太侔与丁西林因为戏剧而结识已久,早在他执掌山东省立民众剧场(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前身)的时候,就曾经指导排演了丁西林创作的独幕话剧《一只马蜂》。在物理所东归上海之前,赵太侔专门为丁西林和杨肇燫送行,并试探二位的未来选择。当他得知二位在物理所供职时间已久,有缺少创意、另寻新职的意向后,即向二位发出盛邀,欢迎加盟山东大学,第二天即送上聘书。丁西林和杨肇燫带领物理所回到上海之后,向“中研院”代理院长朱家骅提交辞呈,随后二人于1946年夏奔赴山东大学。

一人兼多职,助力复校步入正轨

复校初期的山大,百废待兴,校舍被美军征用,原有教职工散落各地,交通极为不便,他们需要时间返校。新聘教师有的要到原单位告辞,更多的也是从外地赶赴学校,同样面临交通受阻的问题。杨肇燫与丁西林从上海到青岛,乘船相对方便,赶在1946年秋季开学之前到达,并很快加入到物理系的教师队伍中。在赵太侔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终于在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12月23日正式上课。

物理系是理学院四系之一,设系于1931年,建系初期只有王普一位讲师,其后随着郭贻诚等人的加入,学校停办之前,已经发展到拥有王淦昌、任之恭等教授、副教教授10人,讲师3人。一心想着在物理学方面有所作为的杨肇燫,并未得到一心一意做自己本专业的安排,而是被赵太侔校长聘为工学院院长。工学院所辖三系: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虽然都是以物理学为基础,却并非物理学原理,更注重实用人才的培养。赵太侔看中的不仅是杨肇燫的专业能力,更是他二十年如一日协助丁西林管理“中研院”物理所积累下来的大量管理经验。不仅如此,当时聘任的文学院院长、理学院院长,都因为交通阻隔,滞留国外,不得不由赵太侔校长兼任文学院院长,杨肇燫兼任理学院院长。不久之后,教务长因工作变动,赵太侔校长再将这一重担压给了善打硬仗的杨肇燫。丁西林眼见自己的帮手不堪重负,征得赵校长同意从杨肇燫手中接过了理学院院长之职。不久杨肇燫再辞工学院院长,由丁履德接替。

1949年8月,赵太侔校长去职。为了加强对学校有序发展的领导,由军管会、教师、学生三方代表组成校务委员会,丁西林任主任,杨肇燫、赵纪斌为副主任,罗竹风任秘书长,教师代表有童第周、陆侃如、王统照、曾呈奎、杨向奎等15人。1950年初,丁西林调任文化部副部长,华岗接任校务委员会主任,不久华岗因病辞职,杨肇燫接任。此后,杨肇燫受中央指派进京,负责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并组建科学出版社,辞任校务委员会主任,罗竹风接任。

杨肇燫在山大工作近五年时间,先后担任、兼任学校多个重要岗位的责任人,尤其接任华岗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实际是一校之长的位置。面对当时各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校内、校外形势,杨肇燫能够做到适应新形势,优先发展学校各项事业,为山东大学复校初期和走上正轨的工作,做出可载入山大史册的贡献。

即便如此,杨肇燫从未放弃自己的物理专业。各项管理工作之余,他依然参与物理系科学研究计划的制定,联合提出了三项重点:一是原子能的研究,二是宇宙光线的研究,三是无线电研究。他还在学校举办的“五四”科学座谈会上,发表专题演讲《中国科学发展的途径》,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为日后山东大学原子能、光学、无线电等多个学科的优势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肇燫在山大物理系继续《乙酉丛书》的编译工作,其间组织翻译了《大学物理学》,共四册。他在该书中文版序言中说:“国内出版的大学一年级用普通物理学教本为数不多,久待补充。解放以后,大家深深体会认识到中文教本的迫切需要,因此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同人抱着高度的热忱,决意以集体合作的方式来致力于此项工作。”这套教材,作为全国各大学物理系学生通识教材使用多年。

杨肇燫生于1898年,四川省潼南县人,1974年4月11日在北京去世。杨先生一生执念物理学,甘为他人做嫁衣,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物理学人才,引领科学出版事业茁壮成长,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出版家,尤其为山东大学复校初期做出贡献,为山大师生所铭记。

责任编辑:徐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