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蔡宇丹
到非洲挖掘人口红利!
9月28日,由山东省商务厅主办的山东省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对接会北非专场上,作为山东投资非洲的代表性企业,海尔等一批在埃及深耕多年的经历,给有意去非洲投资的山东企业释放了上述强烈信号。
1.先有市场,后建工厂,海尔加码埃及
“海尔进军埃及,先有市场,后建工厂。”海尔海外电器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庆福在对接会上说。
这些年,张庆福跑遍了非洲,2014年他就去埃及考察,布局制造基地,直到2023年3月,海尔在埃及的制造基地才开工建设。在这之前,海尔在埃及市场一直有产品销售,但直到把埃及市场摸透,并且已经开发出适合埃及市场的产品后,海尔才确定建厂。
一旦决定投资,海尔落子很快。2023年11月,海尔埃及生态园厂房主体竣工,2024年3月一期投产,生产空调、电视与洗衣机,项目设计产能超150万台。如今,海尔“埃及造”已实现出口,拿到家电行业出口增幅最快奖,获得埃及政府的认可。
海尔这个世界500强在埃及投资建厂,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中,最具价值的是获得埃及政府的“黄金许可证”。张庆福解释说,这个对国外投资者的优惠政策类似于国内政务审批“最多跑一次”,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加速投资审批流程。
埃及投资和自由区区总局(GAFI)秘书长Mohamed Youssef 在对接会上,重点强调了埃及吸引外商投资者的这一“黄金许可”政策优势。
对于推动埃及本土的高端制造来说,海尔正扮演重要角色。海尔官方微信显示,海尔埃及生态园布局了全球家电制造领域最先进的数智化生产线,海尔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多联机本土化生产,赋能埃及本土大型商用空调生产技术。
现在,占地5万平方米,投资4000万美元的埃及海尔生态园二期建设已提上日程,2026年四季度建成,生产冰箱冷柜及商用空调。
海尔加码投资埃及,除了扼守苏伊士运河这个全球贸易咽喉,作为出口基地可以辐射中东、欧洲、非洲这个核心要素外,另一个大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埃及的人口红利。
张庆福在对接会上展示了一张埃及和山东在人力资源的数据对比,其中在人口年龄中位值上,埃及为24岁,山东为38岁。
埃及中国商会副会长马强在对接会上提供的关于埃及人口红利的关键数据是,埃及60%以上为30岁以下的人口。
在人力成本上,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商总监张轶翔在对接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埃及劳动力成本低于泰国、越南和阿联酋和沙特,熟练工月薪在1000元。
上述数据意味着,埃及的劳动人口和消费人口会不断增长;更关键的是,在非洲,还有更多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一片广阔的市场。根据麦肯锡绘制的全世界“工作年龄人口”趋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全球唯一50年后人口还在还快速增长的区域。
人口红利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在国内家电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下,当张庆福走在开罗或者亚的斯亚贝巴的大街上,满眼都是年轻人,心里会是怎么一个感受。对于寻求新增量的家电巨头来说,在埃及开疆拓土,展现了一个更为宏大的长远布局。
海尔将高端制造输出到非洲,作为埃及工业现代化的积极参与者,埃及工业水平的升级和提升,会提高当地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工人收入,刺激消费,这一点已在越南活跃的消费市场上得到印证。在这一闭环,要收割未来的消费红利,首先要成为建设者,这或许是海尔“在埃及加速布局,持续提升本土化竞争力”的深意。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深入,未来,非洲在中国企业出海版图中的位置会越来越重。当下的出海热为海尔在埃及的业务从高端制造转向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新机遇。张庆福透露,现在,海尔也在为出走非洲的中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解读埃及投资的最新政策,推荐成熟的工业区,介绍亚历山大港、塞得港等进出口通道等。
2.非洲,不光“家里有矿”
“到非洲投资,不能等靠要。”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馆原经商处参赞王利培在对接会上说。
2024年,中国与埃及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73.78亿元,其中出口5.78亿元,进口168亿元。
从经济体量来看,2024年埃及经济总量4030亿美元,相当于山东青岛和烟台这两大万亿城市总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制造业强省,在当下的出海浪潮中,山东无疑会有更大作为。
这次山东省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对接会上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山东省进出口总额达到2.3万亿元,增长5.8%,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对外实际投资69.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3.7亿元,均居于全国前列;今年1到8月,山东对非洲投资2.4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3300多人,其中北非占据很大份额。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原商务专员黄茁在谈到北非区域的现状及发展机遇时,将医药耗材、农产品加工、电商、工业园开发、纺织服装、建材和金属加工、新能源设备和组装列为到北非五国投资的五大行业。
埃及中国商会副会长马强说,2019年后,埃及的房地产开发政策活跃,建筑业目前储备项目超过5600亿美元;零售业预计未来四年增长11%;埃及还拥有世界最优质的棉花,便宜的人力资源为发展纺织服装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机会。
北非地区地处一带一路贯通东西的关键节点,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在农业、能源、矿业等领域竞争力强,这也为魏桥、威高、山东黄金等行业龙头提供了新机遇。
3.滨化、赛轮踏上“新大陆”
中企出海的热潮,从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二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中可见一斑。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商总监张轶翔在对接会上透露了这个合作区的相关数据——
2024年,合作区一共签约十六七家企业,实际销售面积超过历年最高水平,今年有望突破去年的招商引资成绩。
合作区规划总面积为7.34平方公里,当前已完成5.34平方公里的开发;目前又与埃及政府签订合同,向西再扩2.86平方公里。
2008年,泰达在埃及落子,建设运营中埃经贸合作区。如今,泰达在埃及深耕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张轶翔透露,目前合作区内共有150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14家,上市公司16家,涉及保税物流,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纺织化工、新能源、白色家电等八个领域。除了传统产业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向合作区集聚。
现在,这些产业在园区均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产业聚集态势。这种抱团出海的局面,降低了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在境外与当地政府的话语权。
安全地挣钱是出海企业在园区落户的一个诉求。张轶翔说,目前,中埃两国政府就泰达合作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三级磋商机制。在人身安全上,形成了当地配备力量,合作区建立了园区方警察局以及中资背景安保公司协作的三级联防机制;在企业财产安全方面,合作区与中信保合作,提供海外投资保险,覆盖战争、暴乱、政府违约等风险。
目前,人民币在这个工业园区内结算使用的通路打通,在埃及注册的公司可以开设人民币账户,人民币可作为注册资本金,业务交易可使用人民币,有效应对汇率不稳定因素。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园区内一百多家制造业企业,长的5-7年收回投资,短的3-5年就能回收投资。张轶翔对比了在埃及投资建厂与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的成本,其中水电燃气价格约为中国的一半,低于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越南正在进行的消费电子产业升级,推高了行业薪资,而沙化率也抬高了中资企业在沙特的用人成本。
2024年,山东企业滨化集团落户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今年,山东轮胎企业的头部企业赛轮落户中非泰达工业园。这两家企业在非洲投资颇具代表性。
2023年,滨化集团在印尼布局,今年4月投资5亿美元的绿色氯碱项目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奠基。氯碱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滨化集团在海外投资路线图,紧紧跟随印尼和埃及这两个东南亚和北非制造大国工业体系升级的脚步。
今年8月,赛轮轮胎发布公告,宣布将投资2.91亿美元在埃及建设其第五个海外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360万条子午线轮胎。作为中资轮胎企业进军非洲的先行者,森麒麟摩洛哥工厂已于2024年9月投产运行。山东另一家轮胎企业双星则出海阿尔及利亚,一期投资达2.5亿美元的制造基地已经奠基。
赛轮、森麒麟、双星剑指非洲,将中国汽车产业链正在进行的一场产业迁徙清晰展现出来。
公开报道显示,去年至今,上汽、北汽、奇瑞、吉利、广汽、长城纷纷宣布要在埃及建厂,或启动CKD本地化生产项目。而埃及2022年启动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2024-2030)旨在将埃及打造为非洲汽车制造中心,年产目标为40万至50万辆,其中25%用于出口,预计年收入达40亿美元。
记者注意到,此次北非专场上,山东省内一些汽车配件厂也纷纷现身,在对接会上寻找合作机会。
为了生存,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每年都会进行大迁徙,迁徙到水草丰美之地。现在,为了寻求新增量,山东企业也在进行迁徙。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出海浪潮,一些先行企业呼吁,出海的中国企业要重视品牌建设,不要搞低价竞争,从国内卷到国外。
“埃及准备好了!”
这是在28日举行的山东省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对接会北非专场上,埃及投资和自由区区总局(GAFI)秘书长Mohamed Youssef 对山东投资者这样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