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跨越山海,带着医者仁心扎根各地,用专业守护百姓的健康,却因使命缺席和家人的团圆。中秋佳节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烟台融媒中心特别策划 “一封家书”栏目,邀请奋战各地的烟台援外医生,以笔墨为桥,将心底的牵挂写进家书,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的情感流动,读懂他们 “舍小家为大家” 的家国情怀。
亲爱的家人:
见字如面。
此刻,我独自坐在聂拉木县烟台援藏医疗队宿舍的桌前,笨拙又生涩地为你们写下这封信。今年中秋与国庆赶在一起,本该是万家灯火团圆时,我却远在四千公里外的雪域高原,没法和你们共赏婵娟、同庆佳节,心里满是歉意。
自参加烟台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抵达聂拉木县已半年有余。回想起初到聂拉木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仅有的两台牙椅都已损坏,能用的只有拔牙器械,医务人员只能开展拔牙、简单洁治和补牙,其他口腔治疗都无法开展;当地居民“牙痛就拔牙”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更让人揪心的是,幼儿园儿童患龋率高达 82%,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受牙疼折磨。
临出发前,柳忠豪院长对我说:“援藏不是任务,是责任”,这句话时刻记在我心里。我第一时间向烟台市口腔医院申请医疗物资援助,想让老乡们不用再坐七八十个小时的大巴,长途奔波去市级医院看牙;遇到不懂汉语的藏族同胞,我就请聂拉木县人民医院科教科同事帮我翻译,还和大家一起编写汉藏双语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方便老乡们了解口腔健康知识;了解到小朋友龋齿问题严重,我就去幼儿园做宣传教育,告诉孩子们刷牙很重要,也让他们知道牙疼也不是非要拔牙,还有很多治疗办法。
之前给一位藏族阿佳做完根管治疗,帮她解除牙疼困扰,她拉着我的手反复说“突吉其”(藏语“谢谢”)。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医疗技术,更是让老乡们看见希望的光。
这半年时间,在烟台市口腔医院的帮助下,聂拉木县人民医院的口腔科逐渐完善,让原本仅能拔牙、简单补牙的口腔科,实现了除种植、正畸外,其他技术全覆盖;此外,通过传帮带,我还帮助科室里的藏族医师掌握了这些治疗技术,看着他们能独当一面,比我自己治好病人更欣慰——这才是真正的“援藏”,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口腔医疗队伍。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时常会想起出发前母亲一遍遍叮嘱“注意安全”,语气里满是牵挂;妻子默默帮我整理行李箱、仔细准备衣物和常用药,没说一句怨言;尤其想到刚满周岁的孩子,很多时刻不能陪伴他,心里满是愧疚。但我也知道你们会把家里照料妥当,让我能安心守在这里,做好援藏工作。所以我希望做一颗微弱的火星,以星星之火,为促进民族团结、守护藏族同胞的健康尽一份力!
等我完成这里的工作,就回家好好陪你们。祝家人双节安康,一切顺遂。
王栋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