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娟:三十载守护“夕阳红” 给老年人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07 260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 边浩玥

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办事处敬老院,有这样一位“大家长”:她19岁入职,从护理员成长为负责人,30年从未在家过春节;她手写20余本护理日志,记录着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与喜怒哀乐;她为老人定制联系卡,让“无围墙”的温暖延伸到院外每一个角落。她就是周玉娟,三十年间,她从青丝到白发,将最美好的年华悉数奉献给了这个没有血缘的“大家”。

初遇:一份“没前景”的工作,她一干就是三十年

1995年12月14日,刚从中专毕业的周玉娟走进杜店街道敬老院。彼时的养老行业远非如今的“蓝海”,在多数年轻人眼里,这份需要伺候老人起居、处理吃喝拉撒的工作“又脏又累,没前景”。周玉娟最初也并非笃定选择,在此之前,她曾做过彩票销售。改变她想法的,是敬老院里七八十位孤寡老人的模样。“那时候条件差,老人们大多是无儿无女的五保户,盘着发髻、裹着小脚,坐在平房门口晒太阳的样子,看着就让人心疼。”正是这份源于心底朴素的善意,这一留,便是三十年。

从青春懵懂的护理员到独当一面的院长,周玉娟见证了敬老院的变迁——从低矮的平房到敞亮的楼房,从手写记录到电子台账,从简单的“吃饱穿暖”到精细化的服务,唯一不变的,是她对老人的牵挂。“上班第一天我就知道,这行没有节假日。老人把敬老院当作家,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过节哪有家人不在身边的?”三十年来,每到除夕,她都会亲自守在院里,给老人煮饺子、贴春联;大年初一清晨,她要挨个儿房间拜年,看老人们是否睡安稳、早饭合不合胃口。

家人的支持,是她坚守的底气。“没结婚时,父母总说‘对老人好点,别回家不管他们’;结婚后,婆家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说起家人,周玉娟眼里满是愧疚,却也藏着坚定,“我欠家人太多,但院里的老人更需要我。”

今年10 月6 日恰逢中秋节,敬老院里又满是温馨。厨房里,工作人员忙着准备团圆饭,桌上的食材都是提前在平台下单订的。“老人们牙口不好,菜得软乎点,口味要清淡,但营养和花样不能少,得让大家吃得舒心。”她一边翻看着新鲜的蔬菜,一边和工作人员念叨着,眼里满是细致。

“祝您生日快乐!”中午,餐厅里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敬老院为过生日的老人准备了惊喜。蜡烛被轻轻点燃,她带着全体工作人员和老人们一起拍手,齐声唱起《生日歌》。聚餐时,周玉娟穿梭在各张餐桌之间:给这位“爷爷”夹一筷子软嫩的炖肉,陪那位“奶奶”唠两句家常,时不时还问问大家菜合不合口味。对她和团队来说,这样全员在岗的中秋聚餐,就是最圆满的团圆,越是万家灯火的节日,他们越不能缺席。

坚守:20本护理日志,藏着“比亲人还细”的心思

在周玉娟的办公室里,有一摞特殊的“宝贝”——20余本泛黄的护理日志,记录着敬老院发展的点点滴滴。“以前没电脑,每天再忙也要写几笔,现在有了电脑,但看到老本子,就像看到老人们过去的日子。”周玉娟说道。

“7月25日,院内工作正常进行,中午工作人员为老人蒸包子;7月27日,院民理发,无任何状况发生;7月29日,各项服务正常进行,四楼院民宿舍水管阀门换修……”在这些日志里,老人们今天吃的什么,哪个老人和护理员沟通不好,老人之间有什么隔阂,老人的活动状态、精神状态……事无巨细,都被周玉娟记录在册。她甚至翻出了2003年“非典”时期的工作总结,“想想就像和昨天一样”。

而这本日志的背后,是她累计超过八万次的房间走访。从最初七十多位老人,到现在相对精简的二十位,她坚持早、中、晚数次巡房,关注老人的交流、身体状况,以及安全隐患。“有的老人吃饭慢,一顿饭要喂40分钟,我们得等他吃完再收拾;有的老人夜里会醒,值班人员要每小时巡房一次,看看是不是要上厕所、有没有踢被子。”周玉娟说,照顾老人没有“标准流程”,全靠“走心”。“周院长像亲闺女一样。”这是院里老人常说的话。

创新:从“五心服务”到“无围墙”,让温暖不设限

“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诚心”——敬老院墙上的“五心服务准则”,是周玉娟三十年经验的凝练,也是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脑子活一点、做事勤一点”的执行标准,让关怀落到实处。“老人耳背记差,说话要轻柔;他们害怕孤单,要多笑多聊;护理要灵活,不能一成不变。”她这样解释道。

“老人也需要自由,不能把他们关在院里。”周玉娟制定了“定时开门、定点管理”制度: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2点半到5点,大门敞开,老人可以在附近散步、聊天。2018年的一次“意外”,让她更加注重开放与安全的平衡。一位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的老人,在送饭间隙独自外出,恰逢雨天,众人遍寻不着。最终,高速公路工作人员通过老人口袋里的联系卡联系到周玉娟,帮助老人安全返回。

如今的敬老院,有8名工作人员,其中2人是厨师,其余6人身兼数职,既是护理员,也是消防员。“我们每个人都有护理证,必须持证上岗。”周玉娟说,团队里多是老员工,“大家都把老人当家人,不用我多叮嘱。”

三十年间,周玉娟从未停止学习,她通过进修获得了本科文凭,考取了多项证书。获得了“滨州市三八红旗手”“滨州最美养老院长”“滨城好人”“齐鲁和谐使者”等荣誉称号 。三十载春秋,周玉娟把青春献给了敬老院,把爱意给了无儿无女的老人。她说,自己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看着老人们开开心心的,看着敬老院越来越好,我就觉得值了。”

责任编辑:王晓霜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