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中为外籍船员抢建生命通道,青岛港上演海上急速救援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09:49 105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10月6日,青岛港内锚地海域“原城”轮上一名外籍船员作业时被车床重伤,情况危急。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亚洲十一号”轮第一时间协调救护车和泊位安排,为生命救援开辟绿色通道,全程用时110分钟。这场海上救援展现了第一时间响应、到位、救援的过硬作风,擦亮了山东港口青岛港拖轮服务的金字招牌,用责任与速度书写了中秋佳节最动人的海洋叙事。

10月6日11时40分,一艘青岛港内锚地海域的集装箱轮突发紧急情况,一名外籍船员在作业时被车床严重打伤,头部、胸部、胳膊多处受伤,情况危急,急需通过担架转运送岸救治。

时间就是生命!接到求助信息后,“亚洲十一号”轮立即启动海上救援应急预案。基层队长跟船作业,全程指挥,保障救援安全高效。全体船员迅速行动,对甲板可移动物品及缆绳进行加固绑扎,清点救援设备、物资,确保救援行动万无一失。同时,“亚洲十一号”轮第一时间与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取得联系,上报公司各主管部门,协调救护车和泊位安排,为生命救援开辟绿色通道。

12时,“亚洲十一号”轮在南港拖轮基地接该轮船舶代理和医护人员,全速驶往预定转运地点。航行途中,船长一边调整航向,一边与船舶代理保持沟通,详细了解船舶信息及船员健康状况,不断完善海上救助方案。

此时正值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港口生产作业繁忙,进出港船舶密集,加上连日降雨天气,海况复杂,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亚洲十一号”轮全体船员坚守岗位,通力协作,以最快速度向目标海域前进。

经过半小时的全速航行,“亚洲十一号”轮准时抵达指定位置,与求助船舶汇合。此时受伤船员意识清醒但无法行走,只能通过担架进行转运。船长精准指挥,通过不断调整船舶靠拢速度和角度,成功接驳。全船紧密配合,凭借丰富的海上救援经验,利用救生担架将伤员安全转移至舱内,并立即为其提供保暖物资和医疗监护。

13时30分,“亚洲十一号”轮顺利返回南港拖轮基地,将伤员安全转运至早已守候在码头前沿的救护车上,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跨越风浪的生命接力虽已落幕,但港口人用责任与速度书写的担当,却成为这个中秋佳节里最动人的“海洋叙事”。山东港口青岛港以“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救援”的实际行动,诠释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擦亮了山东港口青岛港拖轮服务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管慧晓

赵波

10年采编生涯,干过热线记者,时政记者,壹点就来,欢迎爆料!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