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党史廿九载!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王铭铎守好“红色家底”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21:2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

在蒙阴县,有一位深耕党史领域的“老黄牛”。他以笔为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红色脉络;以心为灯,在革命遗址间传递先辈精神。他就是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铭铎,一位将29年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红色事业的党史工作者。

红色沃土与热爱,种下党史事业的种子

1995年,王铭铎从学校毕业。次年7月,他来到了蒙阴县党史研究中心,从此与党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写点东西很有意思”,这是王铭铎对文字工作最朴素的情感表达。“在党史研究中心,文字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记录历史、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与老党史人的朝夕相处中,王铭铎不仅学习到了扎实的业务知识,更感受到了老一辈党史工作者对事业的执着与坚守。

“刚开始对情况不了解,每次看到我们主任都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讲解地方党史,既羡慕又觉得有压力。”这份压力,最终化作他不断学习的动力。他跟着老领导走访调研,学习工作方法;参与党史书籍编纂,积累实践经验;与兄弟县区同行交流,拓宽专业视野;研读业务刊物,夯实理论基础。一步步从“门外汉”成长为党史领域的“行家里手”。

耐住寂寞守住清贫,用脚步丈量红色历史

党史工作,被很多人视为“清苦差事”,但王铭铎却甘之如饴。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是老一辈党史工作者传给王铭铎的“箴言”,也是他29年来始终坚守的准则。在他看来,党史工作者肩负着记录历史、传承精神的重大使命,这份责任容不得半点懈怠。

“干党史工作要对得起组织信任、对得起历史,就必须做到100%投入。”

王铭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为了获取准确资料,他走遍了蒙阴县的每一处革命遗址、纪念场馆。走到纪念馆,站在烈士墓群前,先辈们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总能让他肃然起敬。“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故事、一串串令人心情沉重的牺牲数字。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在调查日军抗日战争期间对坦埠的大轰炸时,老人们讲述的1939年日军大“扫荡”的惨状,至今仍让他心绪难平:“有的老百姓一家三口赶集时,一颗炮弹炸下来就没了踪影;有的人为了躲避大火,把头钻进墙洞,最后还是被烧死……”“只有在现场听他们讲述,才能感受到那种震撼,也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王铭铎说。

29年来,王铭铎先后参与编纂了《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蒙阴县组织史资料1922-1998》《中共蒙阴历史大事记1949.10-1978.12》《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蒙阴县历史1923-1949》《沂蒙六姐妹》《中共蒙阴历史概览》《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多部党史书籍,每一部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以行动践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除了党史系统的业务工作,王铭铎还承担着红色文化宣传、沂蒙精神传承等工作。

2021年,是王铭铎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年。这一年,他身兼数职:负责蒙阴县委党史史志馆党史展厅的布展工作、编纂《中共蒙阴历史学习读本》、在《蒙阴通讯》开设党史宣传专栏。三项任务叠加,让他的工作变得异常繁忙。

“当时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多,压力特别大。”回忆起那段时光,王铭铎感慨万千。

党史展厅面积达250多平方米,从资料征集到布展设计,再到后期修改,都要全身心投入。为了让展厅达到最佳效果,他反复与设计公司沟通,小到一张图片的选择、一段文字的表述,大到整个展厅的布局、场景的设计,他都精益求精。“设计出来以后不满意,就再修改,来来回回无数次,特别费时间,但看到最终效果,觉得一切都值了。”

为了配合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党史研究中心在《蒙阴通讯》开设了党史宣传专栏,“刚开始还能按时写,后来工作太忙,只能挤时间写。”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每周发表一篇,连续撰写了22篇蒙阴本地的党史故事。这些故事,既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战役和支前活动,也有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12月,党史展厅顺利建成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人员3万人次;《中共蒙阴历史学习读本》成为全县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资料;专栏故事也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更让王铭铎欣慰的是,他看到了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蒙阴县党史史志馆附近的小学生们轮流到展厅参观,学生自己担任讲解员,举着少先队旗,声情并茂地为同学讲解革命历史。看到他们这样,我觉得比我们去讲解效果更好,让红色精神真正走进了他们心里。”

如今,王铭铎笔耕不辍,依旧坚守在党史工作一线。“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参与编纂的书目完成好,再把积累的工作经验尽快传给年轻人,帮他们早日成长、独当一面。”

29载春秋,王铭铎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笔墨记录革命历史,用真心传承红色基因。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在他心中,党史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使命、一种信仰。而这份信仰,将继续指引着他在红色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主余凤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