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完善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水支撑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昨天16:59

东营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是渤海退海之地,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多为苦咸水,人均水资源量228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9,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北方典型的缺水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水成为东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如何破茧?东营市审时度势,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完善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水支撑的发展路径。2022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加快构建“一轴两区、多库连通、五横七纵、河湿相融”的现代水网总体格局。2022-2024年,东营市共实施现代水网建设项目117项,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水务建设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一大批现代水网重大项目的相继实施并建成发挥功效,充分发挥了“支撑发展、服务民生、保障安全”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要,彰显了“综合管水、系统治水、全面兴水”的坚定决心、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效。

孙武湖节制闸

构建“持久水安全”保障网

今日长缨握在手,缚住苍龙除水患

东营市坚持高标准构建“安全防线”,加力“根治水患”,推动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提档升级,境内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淄河、预备河、塌河(织女河、阳河)、支脉河等主要支流均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标准。2022-2024年,东营市完成河道综合治理7条,治理总长190公里,大大提升了河道防洪标准,广利河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新建改造防潮堤22.6公里,改造中心城防潮堤水闸20座;新建改建市政排水管网220公里,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75.25公里;治理易涝点104处,防洪排水能力大幅提升。

东营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宏国说:“在工作中,坚持‘大动脉’工程和‘毛细血管’工程紧密结合。”一方面,实施防洪排涝“大动脉”工程,今年以来,加快推进广饶县塌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武家大沟王岗拦河闸除险加固等工程。目前,广饶县塌河防洪流量达到每秒247立方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武家大沟王岗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已实现过流运行。另一方面,实施防洪排涝“毛细血管”工程,针对中心城易涝路段,建设直排入河通道19处,改造立式雨水篦子为“平立结合式篦子”279个,在东四路、运河路、辽河路等建设应急集水池13处,排水能力大大提升。

宫家灌区引黄闸

构建“优质水资源”配置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保障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东营市持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充分发挥灌渠网络功效,先后引水1.47亿立方米、2.09亿立方米,有效抗击2023年多年不遇秋旱和2024年大范围夏旱。

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客观现实,大力实施水源调蓄工程。南堤水库增容工程是广饶县水源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增容工程完工后的南堤水库,设计库容由原来的312万方增加到750万方,与淄河水库、高店水库、淄河下游拦蓄工程形成水库供水网,调蓄库容达到6600万立方米,极大地提高了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2022-2024年,全市共新建改造水库11座,增加有效库容4200万立方米;新建拦河闸13座,新增拦蓄能力2400万立方米;完成7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156万亩。

广饶县南堤水库增容工程

构建“健康水生态”保护网

舟行栖居碧波上,人在诗意画中游

“通过这个水美乡村治理,我们这几个村的越来越美了。”广饶县码头镇小码头村村民隋志强高兴地说。

据悉,东营市立足全方位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水环境系统治理,通过有效整合乡村振兴产业、文化旅游等项目,加快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以更好满足群众“环境美”期待。其中,广饶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在山东等四省试点县验收中排名第一。

“广饶县依托淄河资源,聚力规划打造河湖资源利用区、文化旅游区、生态林业区、富民产业区、康养休闲区、和美宜居区六大产业板块。”广饶县水利局局长成京杰介绍,2024年12月,广饶县淄河成功入选全省16个效益河湖标杆。

广饶县淄河打造效益河湖标杆

此外,东营市在全省第一个整建制全面完成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完成东营区牛庄片、利津县太平河等4项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建设,东营市水土流失防治获水利部现场评估“优秀”等次;建成36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积极推进效益河湖建设,深入推动河湖生态价值转换。

构建“便捷水民生”服务网

满足用水新期待,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的基础上,东营市以“村村好”“户户好”为目标,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建成覆盖1780个行政村、受益人口119万人的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网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集中供水率、农村规模化供水率、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8%以上,农村深度处理工艺供水覆盖率达71.5%,实现“有水喝”向“喝好水”提档升级,农村供水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在用农村供水工程全部实现万吨以上规模化水厂供水及区域多水厂联供,农村与城市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东营市还将农村供水保障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扎实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2023年,维修改造农村供水管网1365公里,受益人口52万人;2024年,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1550公里,安装智能水表3.8万多块,惠及农村人口64.5万人;2025年,持续推进农村老旧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年内更新改造供水管网400公里、更换智能水表2.85万块。

广饶县第三自来水厂

构建“高效水智慧”调控网

科技插上腾飞翼,智慧水务强赋能

在东营市水利灌溉服务中心调度中心,市属灌区输水渠道与水工建筑物实时运行数据、实时监控视频、水量统计汇总等情况一目了然。通过实施智慧灌区建设,灌区运行管理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通过智慧灌区系统,我们能够实时掌控干支渠水位、闸门开启高度,以前采集一次信息至少1小时,现在仅用几秒钟。”东营市水利灌溉服务中心副主任隋迎春说,在全省水利行业金点子和技术创新竞赛中,东营市“云智慧灌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荣获“现代高效农业(水利)技术创新”暨推广实施竞赛二等奖。

东营市还建成智慧水务系统一期工程,形成河流水情、雨情监测、城市防汛等11个模块,为洪涝监控、预警、调度、指挥提供系统服务,为防汛调度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在全市重点项目的应用,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助推水务工程管理数字化;在全省首次实现大坝智能碾压技术应用,作为平原壤土坝典型技术应用案例推送水利部;推动BIM等数字孪生技术及无人机航测、无人船水深测量技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创新应用,被纳入省级试点。

东营市智慧水务系统

东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胥高远说:“针对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所需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构建全市供水保障、防洪减灾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大体系,重点推进沿海防潮体系建设工程、中心城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城市水源保障工程、水环境提升工程、灌区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工程、智慧水务提升工程等六大类工程,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挥将“水兴东营”笔,写就“务实为民”篇。东营市将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不断健全完善与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相适应、更高水平的水支撑保障体系,不断书写“地处黄河下游、治水力争上游”新答卷。(大众新闻记者 李小凡 通讯员 孙光辉)

责任编辑:杜美萱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