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展大家评|刘佳帅:从《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看日常物象的诗意表达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5:01

刘佳帅

山东省第四批签约艺术评论家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山东籍青年油画家李雪松于2015年以《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为题成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扶持项目,并于2017年获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这一方面是国家艺术基金对李雪松艺术成绩的认可,另一方面意味着李雪松有效地把握了静物画中国化诗意表达的方向。

油画《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系列(1)  李雪松

静物画,是源发于西方美术的绘画类型。在美术史的视角下看李雪松的静物画创作,其《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的价值,是在西方油画创作的谱系上,用写实的语言,探索出了以静物画彰显中国诗意审美精神的艺术之路。

从画面中细细来看,《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中,陈年南瓜在时间的消逝中一点点地萎缩,因逐渐腐烂而产生的霉菌浮在南瓜表皮上,颜色也在腐烂中逐渐暗淡。时间在流逝,南瓜在腐烂,这种动态的生命消逝过程,李雪松用一种内生于中国的审美情怀进行了诗意化的表达,这种审美情怀,画家具有一种理论提炼的自觉,提炼出“空”“淡”“虚”“薄”这几大特点。从中西美术比较的角度看,“空”“淡”“虚”“薄”的静物画创作,是以中国书画的情感价值符号为核心,注入到了西方油画写实再现的语言系统当中,从而呈现为一种既源于西方油画写实谱系、又彰显出中国诗意审美特征的艺术效果。


油画《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系列(2)  李雪松

把生活中普通的南瓜拟人化、生命化,在腐烂的南瓜静物画面前,观众会不由得感知和思考关于日常、关于时间甚至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深层次问题。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人看,《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将时间蕴含在画面之中,将南瓜这一日常物象的动态变化与生命的动态运转进行情感化链接,非常巧妙动人地呈现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审美氛围。这种氛围,恰如戏剧的悲剧效果,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让观众在沉思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李雪松力图将源于日常生活的瓜果物象与中国独特的审美特征加以融合,让观众在作品面前的感知与思考,在当代日常生活情境中唤起了中国的文化基因和情感记忆。这种尝试和努力,在当下的艺术创作情境中是尤为难得的。李雪松用他自己的艺术敏感,力图在中西美术审美效果融合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彰显出了画家本人难得的文化意识和艺术追求。无论是画家描绘南瓜腐烂过程所刻意营造的“空灵”“孤寂”“荒寒”的境界,还是画家用圆形构图效果呈现作品的展示面貌,都与画家对中国诗意审美特征的领悟有内在的关联,也与画家对西方写实油画中国审美呈现的自觉追求紧密相关。

从中国美术现代化发展道路来看,李雪松在《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中的探索和追求,是可贵的,也是艰难的。以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探索油画创作的中国诗意审美,代表了李雪松艺术创作已然达到的高度。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宇宁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