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
据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截至10月8日14时,全市纳入监测的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3.47万人次;据携程数据,济南今年双节长假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10%……当国庆的欢腾与中秋的浪漫在济南相遇,这座以泉水闻名的古城,在长达8天的假期里,再度绽放文旅魅力。
从“景点”到“全域”旅游格局
这个假期,济南的文旅地图似乎更加完整、立体。
首先体现在空间的广度。30家监测景区的人潮涌动可以说是基本盘,但文旅的活力似乎早已突破传统景区的边界。济南各行各业正协同发力,为八方来客准备一场全景式的深度体验:市文旅局策划五大主题、200多项活动;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践行“公园+”理念,推出67项文化游园;商务、体育等部门协同跟进……
下沉到各个片区,特色牌缤纷多彩:历下区的都市风情、市中区的文化底蕴、槐荫区的商贸活力、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与黄河风情街的崭新面貌……
济南用系统、全局的思维,正将自己整体打造成一个可游、可感、可沉浸的景区。
完整、立体,更在于体验的厚度。市文旅局精心策划的“泉声秋韵 双节同庆”五大主题、200多项活动,可以说覆盖了绝大多数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在趵突泉畔欣赏《趵突夜画》的光影诗篇,也可以在九如山的木屋里体验手作的宁静;在省会大剧院聆听交响乐的恢弘,也可以在北洋大戏院感受吕剧的婉转;驱车至莱芜的山水间寻觅古韵,也可以在商河的温泉里洗去疲惫……从自然到人文、从城市到乡野、从观光到度假的全域覆盖,让文旅产品凝聚起较强的综合吸引力。
这或许也不难看出,济南不再依赖于王牌景点“单打独斗”,更注重塑造整个城市的文化生态、旅游氛围。当下,济南也不仅着眼于“泉游”的魅力,更衍生出“全盘”的旅游格局。
“传统地标”焕新、潮流项目上新
如果说“完整”是格局,那么“上新”则是济南在这个假期展现出的活力。
“跟白天完全不是一个感觉,”这个假期,来自河北的高女士来到趵突泉景区开启一场全新的夜游体验,“白天看的是泉水,是景色;晚上除了光影的视觉感受,一幕幕关于李清照、辛弃疾的故事,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据悉,国庆中秋假期,济南趵突泉景区推出沉浸式夜游项目《趵突夜画》。当夜幕降临,《趵突夜画》以“二安”文化为脉络,借助光影科技,将诗词、歌舞与泉水融为一体,让古老的泉池变成了一个沉浸式的文化梦境,更让本地文化IP在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转化中,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创意,除了在传统的地标生根发芽,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花结果。
后宰门街上,身着汉服的少女在“清照小堂”吟诵着“知否知否”;浙闽会馆里,游客亲手触摸着百年商帮的历史脉动;上新街的“银盐复古市集”,让百年老街在摩登与传统的碰撞中重获新生……这些充满年轻气息的元素,让一条条老街,成为城市里热闹的潮流聚集地。
而最大的惊喜,可以说来自黄河北岸。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在假期期间“出圈”。米其林美食节、国际漫展、街舞大赛……场场活动,几乎都能够瞄准年轻客群的兴趣焦点。这里不再仅仅是文旅项目,更是一个集休闲、社交、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为济南北注入鲜活的人气。
假期期间,上新街仅10月3日当天,单日客流量就突破三万人次,刷新了街区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在街舞大赛等多项内容的拉动下,鹊山生态文化区10月7日的客流量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超过五万人次……数据背后,是游客用脚步投出的信任票,或许也能看见:一个更潮流活力、更时尚的济南正在走来。
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
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文化与商业、线上与线下……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在济南文旅的版图中融洽存在。
10月5日晚,《2025中秋诗会》的舞台上,节目开场,舞台上融入的《鹊华秋色图》元素便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电视大屏+新媒体平台+广播”的传播矩阵,让“月映泉城”的主题突破时空限制,形成全域覆盖的传播格局,让全国乃至世界看见济南的千年沉淀与韵味。据统计,诗会播出期间,相关话题在网络平台的阅读量突破2000万次,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番。在此处,科技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成为了文化表达的一部分,让传统焕发新生。
“驻村第一书记带你游乡村”系列,将城市客流精准导入乡村,10条精品路线、148个特色村庄,既满足了市民的近郊游需求,更让乡村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 “旅游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旅动能。
在济阳“九曲黄河万里情”景区,黄河文化通过国潮尝新主题活动,衍生出主题餐秀、哪吒闹海游乐场等创新业态,实现了文化IP向消费场景的转化;在济南电影幻城,“国潮沉浸式剧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打铁花、互动表演与复古街区融为一体,创造出全新的消费体验……
当下,济南正不断打破“文旅”的传统边界,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这座既有 “泉水叮咚” ,又有 “潮流涌动” 的活力城市,也将继续绽放精彩。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